一位“在頭腦中”練習的音樂會鋼琴演奏家
世界知名的音樂會鋼琴演奏家亞瑟·施納貝爾僅僅學了7年鋼琴。他討厭練琴,很少真正在鋼琴鍵盤上長時間練習。當有人質疑他練琴時間與其他音樂會鋼琴演奏家相比太少時,他說:“我在頭腦中練”。
荷蘭的C·G·科普是公認的鋼琴傳授權威人士。他建議,所有鋼琴家“都要在頭腦裡練琴”。他說,一首新樂曲應當首先在腦子裡過一遍。樂曲應當先在腦海裡記憶和演奏,然後再到鋼琴前用鍵盤現場練習。
可以說,“在腦子裡練”已經成為現代鋼琴指導的重要基礎。帕特·卡爾森是作曲家、演奏家和講師,由於推廣“怎樣於一夜之間彈好鋼琴”聲像教程而名聲斐然。她在教程中教人們怎樣“感知”音樂,而不是掌握活頁樂譜的視唱、進行枯燥無味的練習。
想象力練習能提高你的高爾夫比賽成績
玩高爾夫已經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消遣活動,高爾夫與心理控制之間的關係也由來已久。我在前面已經把偉大的高爾夫球員傑克·尼克勞斯的“精神練習”法作為例子提到了。
《時代雜誌》報道,本·霍根在打高爾夫巡迴賽時,要在頭腦中排練每次擊球的場景,然後立即去實踐。他在想象中把擊球動作和效果設計得完美無缺(感覺著杆頭按照應有的方式擊球,感覺著自己完美地作出隨球動作),然後便走到球前面,依靠他稱為“肌肉記憶”的能力,像想象中的那樣完成擊球動作。
本·霍根是當代高爾夫球心理學的開路先鋒,這門科學如果已經成為一項產業,其主要基礎就是“直觀顯示”和對放鬆技巧的掌握。
亞歷克斯·英里森也許是我寫本書首版時世界最著名的高爾夫球指導老師。事實上,他真的制訂了一套精神練習體系,透過這套練習方式,你坐在舒適的椅子上、用大腦去練習他稱為“莫里森七大要點”的做法,就能提高高爾夫比賽成績。莫里森認為,高爾夫精神層面的因素佔該項運動的90%,物質層面佔8%,機械層面佔2%。在他《不練習就能打好高爾夫》一書中,莫里森講述了他怎樣教盧·里爾在不進行任何練習的情況下首次突破90分大關!
莫里森讓里爾坐在他客廳一把舒適的椅子上,放鬆自己,而他則為里爾演示正確的揮杆動作,還對“莫里森要點”進行簡要的講解示範。按照他的指示要求,里爾什麼實際練習也不進行,相反,每天要花5分鐘時間,肌肉鬆弛地坐在椅子上,想象著自己怎樣正確領會“要點”中的動作要領。莫里森接著寫到:幾天以後,在身體方面沒有做任何準備的情況下,里爾加入莫里森定期舉行的四人對抗賽,卻以標準桿數9杆、9洞的成績讓他們大吃一驚。
莫里森系統的核心是:“在能夠成功實踐之前,你必須首先有一幅關於正確做法的清晰‘心像’。”透過這種方法,莫里森使許多社會名流在擊球杆數上的減量多達10~12杆。
清晰地看著靶子,讓自動成功機制完成其他細節
著名職業高爾夫球員喬尼·布拉曾寫過一篇文章。文中說,就你希望球到哪裡去、希望球幹什麼等內容形成一幅清晰的“心像”,要比實地打高爾夫更加重要。布拉說,多數職業高爾夫球員在揮杆動作上都有一個或多個嚴重缺陷。然而,他們卻能想方設法打出漂亮的高爾夫。布拉的理論是:如果你描繪出最終結果,看著球前往你希望它到達的位置,並且有信心知道它前去你希望它去的地方,那麼潛意識就會接過工作,正確指揮你的肌肉。如果你握杆的姿勢有錯誤,姿態又非最佳,那麼你的潛意識仍然會改進它們,辦法就是指導你的肌肉去做糾錯(指姿勢上的錯誤)所需的一切事情。
這句話描述了掌握這些心理控制技巧得到的回報:你能到達某個特定的熟練程度,在此程度上,你可以簡潔、迅速地形成對合意結果的清晰畫面,將它交給你的伺服機制,讓後者去處理使該結果發生所需的所有細節。
高爾夫是演練這些技巧的優秀實驗平臺,因為與許多其他體育運動不同,打高爾夫到最後純粹就是你與自己在鬥爭。
莫里森對里爾只用精神練習法演習高爾夫球的指導,要比《網球的內心競賽》一書作者蒂姆·戈爾維接受某一實驗的挑戰早很多年。這項實驗的目的是觀察戈爾維如果只將打網球、指導網球形成的“內心構圖技巧”用於學習高爾夫球,到底能學到什麼程度。他為自己設定了“突破80分”的目標,期間,他每週只打一次高爾夫球,不接受任何技術指導。另外,他只是憑藉在想象中進行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