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部分(1 / 4)

小說:張遼新傳 作者:冥王

“公佑啊!”張遼回過神笑道:“單要破除謠言,這兩條依然足夠。最多在放出風聲之時,你可讓手下人據當地情況隨機應變嘛!製造謠言不過小道爾,無須我等為此多費心思。”

“文遠此言大氣,己身正方不懼諸邪!”管寧讚道。

“也罷!便暫且如此。然若效果不佳,使君到時切莫再推?”孫乾接受現實,不過還是心有不甘的先埋下伏筆。

“無妨!無妨!”張遼才不在乎孫乾這點小心思,輿論戰而已,後世的手段多的是,雖然因為先天條件不足,很多手段用不出來,不過古今之事雖表面有差別但道理卻一致,只需根據此時地實際及時修改便是。不要說只是對付幾個造謠生事的小賊,便是掀起一場天下合力討伐一家諸侯的事情張遼也有信心做出來。所以張遼確實未曾將這些謠言放在心上。

“馬賊及謠言之事如今都暫時有了定論,不過遼這裡還有一事。”張遼說道。

張遼此言一出,屋中四人一起舉目相望,然後再齊齊地將目光集中到張遼身上。不過他們看到張遼原本始終掛在臉上地輕鬆的笑容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確是一臉嚴肅,幾個人心中一動。

“文遠,究竟何事還需你如此正色以對?”管寧在四人中地位最為超然,故而也是先開口詢問。

“唉!”張遼嘆了一聲,搖搖頭道:“此事到還需幼安相助才是。”

“文遠但說,寧自當全力相助。”

“我等亦有心相助,將軍(使君)莫要疏忽。”荀等三人也異口同聲道。

“哈哈哈!”張遼聞言一笑,道:“我觀歷代書籍中有關地震之記載,無非是些‘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地動幾何,山傾地覆,百姓死傷無數。’這些記載雖有助於後人瞭解歷代地震,卻對百姓及後人無一絲益處。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雖我對地震發生無法準確預測,亦不能制

不如提前做些善後工作之預案。故而我欲使人蒐集。。。前地異常之情況,再編寫些有關防震及災後善後的手段及措施,將其統統編於一冊,然後求主公刊印天下。)如此雖不能杜絕地震,卻能減少百姓及地震所在官府地損失。然此事繁瑣,故而欲請幼安帶著公學學子一同幫忙才行。”

“此事無妨,此乃善行,寧決不推辭!”管寧點頭道。

“將軍,善後措施豫明白,然這地震之前的異常……”田豫不解道。

“國讓,將軍所言自有道理。地震前地異常雖不知,然天要降雨前雲彩必有其異,暴雨之前動物也必然大異於平日之行。動物們自我人類祖先尚為部落之民是便與先民共存於世,能有今日之規模,亦有其獨到之處。豈不聞犬類嗅覺遠勝人類,飛禽善飛,走獸善跑,魚兒善泳,此皆為明證。故將軍所言異常,必是地震前動物憑藉其遠勝人類之感覺而有所異動。只要人們能夠注意到,便可與地震來臨前預先做好準備。最差也能提前收拾財物和家人出門躲避,而不至因天災而使得家破人亡,財物損失。。)”荀說道。

張遼聞荀所言心中稱妙,這些東西對於張遼而言根本就不算什麼,後世的資訊早就告訴他所有的一切,可是荀也能有此認識,可見此時計程車人在認知世界這方面依舊在不懈的努力著。只不過中國古代學者於學術系統性上不甚嚴謹,再加上經過王朝更迭,儒家學說被統治者進一步固化而變得迂腐、頑固,這才讓中國漸漸在自然科學方面落後於西方。但就在公元三世紀,中國的自然科學未必就比西方此時的希臘要差。

不過張遼早在水軍的巨型戰艦落成後就已經聯合了家、曹家以及其他一些投靠曹操的家族組織了遠洋船隊揚帆南下,據陸續傳回之訊息,船隊可是已經越過了後世的馬六甲海峽西進了。張遼可是叮囑過的,若真能抵達歐洲,務必將西方的各種書籍盡數打包帶回。那時候,東西方文化提前交流,倒也免得日後東方的文明漸漸因為固步自封而變得僵化。

荀是潁川荀家子弟,荀家可是以戰國時荀子為祖先,荀的話田豫自然是點頭稱是。便是管寧、孫乾這兩位經歷甚多,實踐經驗豐富的人也可以從自己的經歷中證明荀之言確實屬實。

“友若先生所言正道出遼之本意,自古便是天威難測,然上天亦有好生之德,於天災之前顯露異象必是要提醒百姓予以躲避。可惜百姓大都矇昧,自然需要我等精英代上天教化之。故而將此書集結刊印,確實不韙天道,有益蒼生。

只是此事工程繁大,還望諸位鼎力相助才是。”張遼朝著幾人拱手致意。

“使君(將軍)之善念可感天地,我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