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部分(2 / 4)

小說:張遼新傳 作者:冥王

自願附驥其後!”幾人起身齊聲應道。

張遼這次也是心血來潮,後世的他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大地震,但他所處的時代卻發生過數起及其嚴重的地震。最讓張遼影響深刻的便是位於如今泉州東北,右北平郡土垠城南邊的地區和益州蜀郡地區的兩起大地震,那悽慘的場面讓張遼久久不能忘懷。

當泉州地震訊息傳到張遼耳中時,張遼便擔起了心思。後世在土垠城南部的地震便說明幽州這裡應該是處於地震帶,後世曾就將地震帶做了圖示,不過張遼那時卻不會去關注,只是隱約記得徐州至青州、幽州的沿海以及燕山、太行山一帶均是地震帶之所在。不過想想也是,張遼還是知道地殼變化及成因的,地震多髮帶集中在海邊、山脈這類地殼變化劇烈的地方實在是再正常不過。張遼如今可是幽州牧,自己家偏偏又處於太行山脈一側,災害一旦發生,張遼自己便一樣沒什麼好處。最起碼一旦自家附近發生災害,不說災害帶來的損失,光是那災後的疾病就能讓張遼頭疼好些年。而災後重建所需的人力、物力,也會讓原本準備用於開疆拓土的物資和人力被佔用。如此一來,於公於私,都不是張遼希望的結果。故而,無論是為天下蒼生還是為自己家族的安危,張遼都希望能夠將他所知道的一些地震的預測、預防以及災後的善後事宜公諸於眾,已達到減少災害損失的目的。

“諸位願意相助,遼感激萬分。待遼表明主公,請主公牽頭,請諸位一同共襄此番盛舉也!”張遼朗聲說道。

第三卷 第422章 訓子!

更新時間:2009…11…11 19:39:05 本章字數:3568

為文人,能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留下一部流傳百世~人們不懈的追求。即便不能夠**署名,那麼聯合署名也並非不行。然作品的質量卻也同樣是文人們所看重的。以管寧之能,自是不必擔心自己沒有佳作,但即便是荀,也因為這些年過於介入世事而使得學術修養沒有進步。他們的身份便決定了不可能如管寧一般逍遙,他們也不會向張遼和曹操那樣的妖孽,公務繁忙之間還有工夫著書立說,於是張遼提出的修訂地震預測、預防及善後事宜的書便讓荀、孫乾這兩位明顯無心著書之人心中暗喜。畢竟這部書即便學術價值不高,但絕對會因為其實用價值而一直流傳下去。而能夠在作者一欄上署名,也足以讓他們流芳百世。

而當張遼等人在商量著如何更好的出版這部書時,在冀州河間的樂成城中的一座宅院中,三個身著青色袍服的文人正在院中閒談。

此時已是深秋,枯黃的樹葉從樹上落下,被一陣風吹來,在空中上下飛舞,猶如一隻只黃色的蝴蝶,煞是動人。

這三人均圍坐在一張自兗州流傳而來的四尺小圓桌邊,其中那皓首蒼髮的老人獨坐一邊,而他的對面則是一個留著長髯的中年人和一個面白無鬚的青年。桌子上放著一把解開了壺蓋的茶壺和六個配套的茶杯,只見老者正將身邊小炭爐上燒開的一個陶壺提起,向桌上的茶壺中注水。剛燒開的沸水傾入茶壺中,從壺口還能看見其中有隨著水流翻滾的茶葉。沸水將茶香揮發出來,一旁的二人不由自主的深深吸了一口氣,滿臉的陶醉。雖然那三人均身著普通布料裁剪地袍服,但他們能夠以近年才在貴族和世家豪門中流行的炒茶為飲品,卻說明這三人亦是身份俗。

那老者將茶壺注滿水,放下水壺,又將茶壺的蓋子蓋上,片刻後,開始向每一個茶杯中斟茶。此時茶葉經過沸水的沖泡,已經將自身的香氣盡數釋放到茶水中。

那清澈碧綠的茶湯散發著茶葉獨有的清香,讓圍坐著的三人心曠神怡。

“喝茶!”那老者將六隻茶杯斟滿後放下茶壺,口中就蹦出這麼兩個字。

聽聞老人如此說,那中年人似乎想說什麼,但還是忍住了。他和那青年各自端起一杯清茶,慢慢地品嚐著茶香。

茶水即便再燙亦沒有多少,中年人有了心思,自然是三兩口便喝完了杯中的香茶。

他的這種舉動讓那老者不由得顰眉,顯然是有所不滿。老者放下手中的杯子,開口說道:“士大夫要讀書養氣,講究泰山壓頂而不變色的氣度,你如今年已四旬,卻還如此沉不住氣,這麼些年地書真是白讀了!”

那中年人被老者說地面色發紅。口中似想反駁。但嘴唇蠕動著。終於還是沒有出聲。倒是他身邊地年輕人開口說道:“回稟祖父。父親只是想向祖父詢問為何要將家中人手盡數撤出幽州?如今幽州正是謠言四起。人心惶惶。父親正欲乘勝追擊。以便讓幽州民心徹底崩潰。故而才會在獲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