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2 / 4)

小說:千山記 作者:樂樂陶陶

有模有樣的行過禮,奶聲奶氣道,“曾祖母,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聽說你您病了,好些沒?”

胡太后笑得見牙不見眼,道,“好了好了,一見你們,曾祖的病就都好了。”

三郎嘴快,道,“那我們天天來給曾祖母請安。”

“那可好,你們過來,曾祖肯定長命百歲。”

侍女捧上藥來,胡太后一撇嘴,“我都好了,不用再喝這苦湯子了。”

三郎道,“曾祖母,這可不成,良藥苦口利於病。生病的人,怎麼能不吃藥呢?你是怕苦吧,我有糖,給曾祖母甜甜嘴。”從腰上系的小荷包裡拿出兩塊飴糖送給胡太后吃。

胡太后樂顛兒樂顛兒的就把藥給吃了,文康長公主笑,“早知道就叫這三個小的來侍疾了。”

三郎道,“姑祖母,我可想來啦。大哥二哥也想來,不過,母親說我們還小,還不會照顧曾祖母,所以,現在才帶我們來。”難為他小小年歲就會用“不過”“所以”這樣的詞彙了。

文康長公主笑道,“這樣啊,你們在家都做什麼啊?”

“唸書,認字,還要給弟弟妹妹講故事。哎,他們忒笨,講半天也聽不明白,急死人。”三郎說著做了個粉可愛的“無奈”神色,一屋子人都笑翻。

大郎不滿弟弟說話不實在,道,“你就講個開頭,講個結尾,那也叫故事。”

三郎道,“我是看二哥講得太慢,才替二哥講一個結尾的。”

二郎慢吞吞地拆三郎的臺,“我不用你替。”

“不用就不用,以後我再不替你講了。”三郎說話似爆豆子一般。二郎鬆口氣,“我真謝你啦,三弟。”你可別替我講故事了,人家剛講到高潮,你立刻嘴快的替人家把結局說出來,便是二郎這好性子也很討厭好不好?

於是,胡太后就要求,“來,來,給曾祖講個故事吧。”

大郎幾個就能陪胡太后玩兒上半日,用過午膳,胡太后要小睡一會兒,還說呢,“明兒個還來啊。”太子家孩子都大了,要進學,沒空陪胡太后,當然,太子教子甚嚴,孩子大了漸漸懂事,也少了些童真,不比五皇子家的三個郎有趣是真的。

待傍晚胡太后還與自己的皇帝兒子說呢,“老五這孩子,平日裡瞧他不大說話的樣子,卻這樣會教導孩子們。”說著又悲從中來,“我老了,可還能活幾日,跟孩子們也是見一面少一面了,這樣好的孩子們,經年不得一見,豈不是要摘我的心肝兒麼。”

穆元帝終於鬆口,道,“只是先分封,就藩且不急呢,母后想得遠了。”

胡太后此方大安。

承恩公知道胡太后的病因後,許多天都沒開口說過一句話。胡太后病都病了,這個時候是斷不能再去同胡太后講就藩有利太子的道理的,不然,該令今上多心了。但胡太后因就藩而病,實在是……

承恩公與程離道,“娘娘總是心軟。”

程離對於胡太后也頗為無語,不過,程離於此事明顯另有看法,他道,“國公爺,陛下從未因太后改變任何國策,此次,屬下以為,陛下並非因太后娘娘的病改變主意,反是太后娘娘的病情給了陛下一個絕佳藉口。”

一個絕佳藉口,絕佳的不令諸皇子就藩的藉口。

承恩公沉默片刻,道,“文遠的意思是,陛下本就不願皇子就藩。”

“對。”

程離斬釘截鐵的一個字讓承恩公有些浮躁,承恩公道,“六皇子都已成年,眼瞅就是大婚的年歲了,陛下總不令皇子就藩,實在有違祖制。”

程離冷笑,“哪裡有什麼祖制,太祖皇帝愛今上如寶,自今上起,皇室子嗣始豐,陛下捨不得兒子,也是人之常情。”

承恩公嘆道,“不說別人,大皇子就不是個安分的。”

“豈止大皇子,情知太后因何而病,五皇子在太后鳳體好轉後立刻帶了皇孫進宮,無非也是打著讓兩宮心軟的主意。別看平日裡五皇子口口聲聲的要就藩,不見得就是真心。”

承恩公道,“諸皇子各有心思,也不足為奇。何況五皇子封地閩州,最是山高路遠。不說別人,謝王妃怕就不願意離開帝都的。”承恩公府與謝莫如的仇怨由來已久,承恩公自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還是尋了機會與太子提了一嘴。太子道,“五弟不是這樣人。”

承恩公道,“老話說,白首相交仍按劍,老臣這麼一想,至於五皇子到底如何,自然還需殿下慧眼觀人。”

太子眼中眸色不由深了幾分。

倒不是五皇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