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說話,北嶺先生欣然應允。
五皇子令人備了車馬,排場簡單,車馬亦不甚起眼,但車廂裡收拾的寬敞舒適,茶果皆備,一行人便去了南郊。彼時,丹桂初落,金菊盛開,城外田郊皆是一片忙碌景象,儘管郊外無甚美景,但視眼開闊,自有一番心曠神怡。因道路寬闊好走,很快就到了南郊朝廷給官員蓋的安置房,這裡因是官員的聚居地,所以,雖非談笑有鴻儒,卻也是往來無白丁。在這微冷的深秋,孩子們唸書的聲音隱隱傳來,北嶺先生白眉一動,道,“這兒的書院不小啊。”
五皇子便命停了車,與李樵一左一右扶了北嶺先生下車,秋風寒涼,北嶺先生倒更見精神。一行人步行至書院,書院建的不小,裡面小學生在上課,扯著小奶音唸書,稚氣噪雜,唸的是些簡單的蒙學書籍。北嶺先生側耳聽了一時,並未進去打擾。五皇子就帶著北嶺先生在書院外走了走,難得後院還有個蹴鞠場,北嶺先生頜首,“這書院建的好。”
如北嶺先生這樣的人,自然是喜歡書院的,五皇子笑,“南郊畢竟離內城遠些,且這裡住的多是生活有些艱難官員,多有拖家帶口的,都是書香人家,自家亦可教導子弟,只是他們當差,怕是沒這空閒,就蓋了這所書院。住安置宅的官員家的子嗣可以免費就讀,附近若有孩子們想來唸書,每月一兩束脩。每月考試各班前五名,獎二兩銀子。”
北嶺先生聽了問,“這些銀子由誰來出呢?”甭以為大儒就是口不言財的人了,北嶺先生向來不忌諱談一談銀錢的,他這把年歲,知道許多事情若要長久的做下去,必要有銀錢支援。
五皇子道,“圍圍這幾百畝的桃杏李樹,還有湖裡魚蝦,每年出產都用於書院。書院也接受贈銀,有專門的書院賬目出入。”
北嶺先生道,“陛下賞賜頗重,老朽也用不到金銀,待明日我打發人送來。”
五皇子笑,“我開口早了,先化了緣去,一會兒先生再想捐銀子,突然想到早捐到這所蒙童書院,可別後悔哪。”
北嶺先生笑,“看來還有更好去處。”
更好的去處自然是有的,駛離了安置區,道路依舊平整寬闊,連北嶺先生都不禁道,“這路修的委實不錯。”
五皇子笑笑,“自從修了這路,附近的農人也便宜不少。”
北嶺先生將話一轉,“聽說這裡的土地都給謝王妃買下了,這路也是謝王妃修的麼?”
五皇子不料北嶺先生竟連這個都知道,也不隱瞞,笑道,“王妃每年冬天施粥,春天出種子糧或是按工算錢,讓管事組織人來修的路。”忍不住誇了自家媳婦一句。
北嶺先生望著遠處藍天之下綠樹掩映中隱隱飛揚的簷角,道,“王妃的眼光令人讚歎。”他早聽說過南郊這處地方,主要是太有名了,去歲地動時,這裡安然無恙,周圍人渾然未覺,彷彿有神明庇佑,故而,不少人說這裡是一處福地。然後,這處地方的來龍去脈,北嶺先生也就知道了一些。
五皇子笑,“王妃細緻周到,這裡的事,多是王妃與四嫂在辦。我充其量只是幫著找了個畫園子圖樣的先生。”
北嶺先生就心裡有數了,當他看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景緻也不以為奇了。北嶺先生也得說,“實在是個好地方。”
五皇子指著遠處一片青磚瓦房道,“我在禮部當差這幾年,春闈時有些貧寒舉子,來帝都盤纏花銷盡,只得寄居寺廟等地,這一片房子是給貧寒的舉子們住的,花銷由朝廷出。”其實一般舉人功名很少有太窮的,當然,也有生活艱難的,這也算是朝廷德政了。
北嶺先生甭看是個做學問的,老頭兒半點兒不糊塗,道,“這裡的地不便宜吧?”給他送宅子送地的不在少數,比這裡地段兒更好景緻更美的更是不罕見,那是衝著他的名望他的地位。不過,北嶺先生罕見有誰會特意建房屋給貧困無名的讀書人居住的。
五皇子並不說什麼銀錢乃身外之物的話,他正經在朝當差的皇子,自己分府過日子這些年,經濟事務人情世故都懂。五皇子道,“去歲入手時便宜,如今投入已經回本了,不然也不會建出這批房屋。”
“當初購置土地時,就是這樣打算的麼?”
“那倒沒有。”五皇子便與北嶺先生說起這塊地的來歷,朝廷如何建出廉租房,官員如何嫌地方偏僻不願來住,他家王妃如何能幹,當然也沒落了他家王妃的合夥人四皇子妃,倆女人如何建設這裡的景緻。及至這塊土地的用途,五皇子道,“王妃雖婦道人家,見識並不遜於我。她說我家並非商賈,不必去逐銀錢之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