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建的安置宅子,那裡住的都是官員,雖品階不高,家境也寒苦些,卻也是正經讀書人。這百年間,戰火離亂,刀戈四起,如今天下太平不過幾十載,文脈復興,就在眼前了。所以,這裡原也是想著建了房舍,便宜些賣與讀書人的。再有實在困難,一心向學的,也有免費的房舍可住,只是條件略艱苦,一日三餐由朝廷出銀錢供給。我想著,凡一心求學向學之人,身外之物原就不大看重的。先生不願侍我朝,這是先生的風骨,當年先帝也是極敬仰的。可我想著,前朝今朝不過是天意更迭,先生這些年,行的是儒家大道,江北一帶文風興盛,與先生數十年如一日傳道授業悉悉相關。我並無豪宅顯位相贈先生,只是想請先生主持聞道堂,留在此地,振興文脈。”
☆、第166章 入彀之二
如穆元帝所言,五皇子的確是歷練出來了,他自始至終根本沒提送宅子給江北嶺的話,只是圍著這片地方說了自己的暢想與朝廷的計劃。
江北嶺自不是給五皇子一忽悠就心動的毛頭小子,他道,“這是朝廷的德政啊。”
“都是應當的。”五皇子道,“朝廷應當如此。”
江北嶺雖沒有應下來,也隨著五皇子好生看了看周邊環境。江北嶺道,“老朽將九十的人了,怕是難擔此重任。”
五皇子笑,“先生今年不過八十五,傳道授業,亦在言傳身教,若先生是安於享樂之人,也就不是先生了。我雖是晚輩,也知先生不是能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