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兄弟幾人羨慕的很,我跟大哥有福氣,今兒還能再吃一回,就是,二哥他們是吃不到的。要不,皇祖父你把我跟大哥的量勻一半出來,到時我們帶回去也給二哥他們嚐嚐。”
三郎是有啥說啥,大郎給弟弟補充,“母親晚上多食時令素菜。”
三郎點頭,“對,對。母親晚上很少吃葷,皇祖父您再多賞我們幾碟素菜,我們一併帶回去。”
穆元帝聽三郎說話直樂,待大郎說及嫡母喜好時,心下覺著五兒子家的幾個孫子教導的都好。孩子們不在他這裡點菜,是孩子們懂事知禮。大郎卻是知道嫡母的喜好,可見是個知道孝順的,遂賞了五皇子府一席御膳。
帝都的事就是這般奇怪,原本五皇子打了敗仗啥的,權貴圈裡不少議論,結果,穆元帝突然賞了謝莫如一席御膳,還贊她教子有方,這權貴圈裡的風向便忽然有了些不同。
三郎的感受是:就跟皇祖父吃了頓飯,他們兄弟就突然從冷灶變熱饅頭了,這可真是……
☆、第279章 交鋒之浮影
大郎三郎給嫡母神助功了一回,倒是穆元帝,這都第二次正式誇讚謝莫如教子有方了吧。話說但凡兒媳婦攤上穆元帝這麼個公公,也是倒了八百輩子血黴。忒偏心,也不知怎麼回事,咱們難道不賢良麼,是不敬老,還是不愛幼,是沒給你老穆家生兒育女,還是服侍你家兒子不盡心。結果,皇帝公公的眼裡就只有一個兒媳婦,這一而再的誇謝莫如教子有方,是不是說他們別的兒媳教子無方啊。
這要擱平民百姓之家,非得拌嘴吵架不成。結果,到了皇家,公公是皇帝,諸皇子妃兒媳只得默默的吞下這口老血。
穆元帝並沒有考慮兒媳婦們的想法,他完全無此需要,原本考較皇孫,是想看看皇孫們的水準,好給皇孫安排並使。結果,年長的皇孫還不及大郎三郎這兩個小的,穆元帝雖一直比較喜歡大郎三郎,心下對幾個年長皇孫一樣看重。結果呢,一考試,叫弟弟們比下去了。皇孫們學習不好,穆元帝當然不會反省自己,也不會反省兒子,畢竟,他是一國之尊,江山社稷在他肩上擔著呢,兒子們也都在各部當差,都忙,忙的國政,正經大事。孫子們學習不上進,可不就是兒媳婦沒教好麼。尤其,五兒子也不在家啊,怎麼五兒子家的孫子就這樣知道上進哪,還不是謝莫如會教麼。
穆元帝是個賞罰分明的人,便賞了謝莫如。至於其他兒媳婦,你們也該反省反省了。
好吧,孫子不好怨兒媳,這就是偏心眼的皇帝公公了。
有這麼個偏心眼兒的公公,皇子妃們但凡太過要臉,日子都過不下去,有些只得暗地裡腹誹一句“反正五皇子府上沒有嫡子,她再好也不過為他人做嫁”,來平復心情了。
太子妃猶是如此。
她是太子妃,諸妯娌中身份最高者,自從謝莫如嫁進皇家,太子妃簡直是處處不得意。
現下更是如此!
吳國公夫人進宮與閨女道,“沉住氣,不論什麼時候,都要沉住氣。”
太子妃擰著帕子,沉氣沉的臉頰都有些扭曲,咬牙低聲道,“我自認事事盡心,傳承宗嗣,撫育兒女,服侍殿下,孝敬長輩,沒一樣不心虔的,不知為什麼,總是與她差一線!”這個她,自然是指的謝莫如。太子妃身處高位,若偶有被人奪了風頭倒罷了,謝莫如簡直是處處壓她一頭,彷彿天生的剋星一般。如今陛下明言謝莫如教子有方,將她這個太子妃置於何地呢。
吳國公夫人明顯蒼老枯瘦的手掌握住太子妃的手,沉聲道,“娘娘,凡上位之人,既看重名聲,亦不看重名聲。就是謝王妃,她再好,也只是藩王妃,您才是太子妃。行事最怕自亂陣腳,您既是太子妃,便要有太子妃的莊嚴。如今不過孩子間的考較,也值當大驚小怪?”話到最後,吳國公夫人不禁語帶責怪。就是怕閨女心裡不好過,她方進宮的,這個時候,哪裡容得東宮再出半分差錯?
太子妃道,“母親哪裡知道,陛下待她,的確是不同的。”
“有何不同?難道太子妃以為陛下待謝王妃親近更勝諸皇子妃?”
太子妃沒說話,但看向母親的眼睛裡就是這個意思了。吳國公夫人輕聲道,“娘娘不要多想,陛下絕不可能喜歡謝王妃。如今閩王在外征戰,陛下加恩於閩王府乃人之常情。娘娘安心,陛下賞賜,多是賞功賞能賞閩王,不過是閩王不在帝都,謝王妃擔個名兒罷了。”
這種虛話,心腹侍女都勸她一千回了,太子妃覺著母親老了,只會老生常談,她嘆口氣道,“是母親想的太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