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對於像先零這樣的大部落也是採取逐步蠶食的方法,削減其人數。
就短期來看,段穎的方法的確有效,但長遠看來,皇甫規、張奐的做法更徹底。但可惜漢朝廷一直搖擺不定,沒有一個固定的國內民族政策,導致皇甫規張奐的方法無法見效。而段穎的方法因為過於血腥,也為廣大士族反對。正是因為這種朝廷的猶豫,使羌亂成為漢朝覆滅的一個重要原因。
劉協認為血腥屠殺只能是鎮壓一時。而且不管如何,羌人也是他大漢的子民,顯然他不願意用屠刀來強行讓他的子民認可自己的統治。
至於安撫,皇甫規和張奐的政策也並非完美,遊牧民族習慣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求他們變更生活方式,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再說將羌人全部遷到關內。豈不是等於放棄了涼州之地,將此地變成一塊荒無人煙的土地,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等於是將涼州之地拱手讓出給西域諸國。
遊牧民族喜歡叛亂,喜歡侵略,其一是他們的部落首領貪慾太強,侵略成性;其二是地方治理的漢官對他實行苛刻的暴政。逼得遊牧民族造反;其三也是因為遊牧民族一到冬天就難熬。草枯馬瘦,沒有餘糧過冬,所以窮則思盜,打起劫掠農耕民族的歪主意,所以冬季的異族劫掠的頻繁次數遠遠勝於平時季節。
劉協一面令各郡縣大開糧倉借糧給百姓,同時將長安也運來部分存糧,按戶借給羌人過冬。大軍壓境,外加借糧過冬。這一年的冬季,羌人比任何一年都安靜。對漢帝的歌功頌德之聲不絕於耳。
但是劉協知道。這辦法只能解一時之急,不可能永遠這樣賑濟羌人。
他令涼州諸郡和關中各地多處設立互市,便於漢人和羌人進行交易。羌人多牛馬,漢人多糧,羌人可以在互市上賣掉牛馬向漢人換取糧食,而漢人可以賣掉多餘的糧食向羌人購買耕地的牛馬。羌人需要糧食儲備過冬,而漢人缺少牛馬耕地。有了牛馬,再配合曲轅犁,漢人便能耕種更多的田地,產出更多的糧食。而羌人有了糧食,就不用擔心冬季缺糧,可以專心的放牧,而不是叛亂和劫掠。
正如周星馳所言,天下乞丐多不多,在於皇上,若是人人有飯吃,誰還要飯啊。對於羌人來說,冬季有了糧食過冬,誰又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參加叛亂和劫掠。就算有,也不會像過去一樣一呼百應,星火燎原,連綿不息,令漢室朝廷疲於奔命。
而且關中的土豆的栽種已經逐漸的傳播了開來,假以時日,這種產量高又易栽培的新的經濟作物也可在涼州很多地區栽種,老百姓又多了一種新的口糧可以充飢,更不用擔心過冬的問題了。
而擺在劉協面前的新的問題是,他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治理西涼諸郡縣。
他將遊楚遷到金城郡當太守,可是武威郡太守依然沒有著落,更不用說各縣的縣令了。
沒有合適的官吏推行他的政策,再好的治理之策也是一紙空文。
羌人讀書的少,認識十個字的都是百中選一,要他們耍筆桿子比耍刀把子難上百倍。而涼州諸郡縣的很多官吏都被韓遂席捲而去,兵退吏退,如今新佔的各郡縣的主政者都是一幫武將。
同樣,關中各地也急缺各級官吏,征戰李儒和呂布之後留下的窟窿還沒補上,很多城一樣留著武將在主政。
於是一道求賢令傳遍天下。
只要你能識文斷字,不論寒門還是士族,都可能為朝廷所用,按照實際能力擔任涼州諸縣的官吏。應徵的最低門檻是,至少認識千字以上。也就是你能認識一千字就能參加報考。
考試的題目很簡單。如果你想應聘縣令,就談談你如何治理一縣之地;如果你想當一郡太守,那麼就談談你如何治理一郡之地;如果你想當個主簿,那就談談你如何當好這個主簿。反之你只認識千個字,並無其他高見,那就先當個小吏吧。
這一紙求賢令不但在西涼和關中掀起了浩然大波,傳到關東更是不啻於平地驚雷。
入仕,歷來是士族的專利,偶爾有寒門入仕的,那也得拜在士族門下,仰仗士族大家的薦舉才能入仕。如今在小皇帝的一紙令下,入仕不再存在寒門和士家之分,人人平等,這是何等前衛和大膽的一種旨令。
成都,丞相府。
劉備和諸葛亮正在商議政事,收到士兵送來的這一紙求賢令,劉備看完之後竟然嚇得手中的酒杯也掉落在地,不亞於當年漢帝說“天下英雄,惟孟德與皇叔耳!”。
一旁的諸葛亮也訥訥無言,臉色極其難看,喃喃的說道:“偽帝佔盡先機,若如此下去,天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