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2 / 4)

小說:幽瀾露 作者:雙曲線

……”,氣息已然微弱,他靜默無言,只覺得自己領口潤溼,哽咽之聲輕輕傳入耳中,讓人聞之心酸,“你聽我說,我真的會回來,北有仙山,含藏風雨,蘊蓄雲雷,為天地之關樞,陰陽之機軸。山峰高聳入雲,遠觀景色變幻萬千,飄渺虛無,時隱時現,山中隱居得道仙人……,我就在這山中,司天庭草藥煉丹,因之前……”,窗外一陣疾風颳過,不知又落了多少花葉,我這輩子,為他講了無數的故事,可惟獨最後一個故事,我怎麼就記不得講完沒有?縱是我講完,他又聽進去沒有?

情深不壽,深愛刻骨,卻沒能陪你看盡人世間最後的風景……

此生,與你相遇,相知相惜,得你痴情厚意,愛戀入骨,雖短暫,卻光華璀璨;雖怨緣淺,奈何情深。

永世,無怨無悔。

=========================後記=========================

史籍記載,康熙十四皇子允禵福晉於雍正二年七月初八去世,雍正帝下旨,將允禵嫡福晉葬於黃花山下,陪葬皇陵。

陪葬皇陵為極大榮寵,允禵卻執意不從,不肯將自己福晉葬在黃花山下。

允禵自西寧邊陲回京,遭遇種種,如今又逢喪妻之痛,心灰意冷,於奏摺中回覆雍正帝,說自己已到盡頭,命不久矣。

其後,允禵不顧‘抗旨不遵’之罪,在居室幽僻之處,私造木質鎦金塔兩座,一為安放其妻完顏氏,另一為自己所用。此種冥器葬法甚為隱秘,世人所知甚少,留下疑惑重重。

雍正帝大怒,指責此葬法乃是番僧之教,不合大清制度,為阻止允禵搶先一步將福晉火化,有違聖旨和大清制度之事,下旨派人將木塔收走,堅持將允禵福晉安葬黃花山。

允禵心如死灰,痛不欲生,於居所哀哭半夜不止,此事僵持不下,無奈為兩全,在旁人勸說之下,同意雍正帝將其福晉安葬於黃花山。

馬蘭峪總兵奏報,允禵在福晉去世後,守靈百日,不時與其子弘明來為福晉上香祭拜,直至被革去固山貝子,奉旨回京囚於景山壽皇殿內。

允禵直至去世,未曾續絃納妾,只在福晉去世十年後,擇留一侍女陪伴身旁,坊間猜測傳言甚廣,終不得真相。

其間,猜疑者有之,憤恨者有之,欺辱者有之,誣陷者有之,同情者有之,唯允禵自己對此緘默不言,未曾辯白半句。只是身旁熟悉之人,唏噓感慨不已,嘆人世間,情深如此,才可謂之上窮碧落下黃泉,生死相依,長相廝守。

作者有話要說:選了這首詞,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為伊判做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納蘭性德的詞作為結尾題目,也是有感於他對亡妻的思戀之情。

正文結束了,最後的後記,雖是以旁人角度記述歷史,可能感覺到其間淡淡的落寞,和十四爺刻骨的情深。

春到梨花,風吹花落,對伊人刻骨相思,上半闕風景,下半闕追憶。動人心魄。

因為之前一點事情,更文晚了,大家不要怪罪。

還是再次懇請大家,一定要看完十四爺的最後兩個番外,圓了全篇,看個真正的大結局。揭曉最後的謎團。

檀霧再次非常感謝大家一路來的支援陪伴鼓勵,廢話不多說,一定看到十四爺番外。感謝~~~~

十四結局番外——似是故人來(上)

愛別離

梨花堆滿枝頭的時候,映著豔陽明媚,枝椏在暖風中輕輕搖曳,花瓣微落,掃在我面頰上陣陣發癢,染著馨香之氣,好像瀾兒的頭髮。

她後來總是靠在我肩膀上說往事,說了多少遍,她自己恐怕也不記得,因為不知何時,就會昏睡過去,醒來全不記得之前所為。昏睡的時候,她氣息安穩,寧靜平和,面龐溫潤,眉目舒展,可這件事如同心口巨石,沉甸甸壓的我喘不上氣來。

抬頭望著天空,湛藍到竟刺眼,酸澀的,快要讓眼淚湧出來。

有時我在想,功名、權勢皆為虛幻,如同格桑嘉措禪師所言,人活在世,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生老病死確為人之常情、無可抗力,可我依舊窺不破……

幾年征戰,不得已分離,一朝相聚,竟是永別;我愛的人,終究留不住,無可奈何之痛,錐心刺骨,人世最苦,愛別離。

求不得

山谷易滿,人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