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馮輝昌祖父祖母也感覺出點什麼,又不好發作,兒子也就是馮父對張氏過於維護,沒多久在馮輝昌記事之前就相繼死去了。
這些都是蕭大人請了探子查出來的,並沒有告訴馮輝昌。
增雲又讓小廝回府將佩蘭帶來,讓她陪著自己去平山縣。
每個人都準備了素色的衣衫,尤其馮輝昌和增雲準備的是孝服。
眾人分別乘坐馬車來到平山縣,一路上海建峰派了衙役跟隨護送,當晚,眾人茹素安睡。
第二日是清明節,正是移葬的好日子。
寅時中,增雲即被人叫了起來,洗漱完畢,按理應該空腹,但這群人中有老人有孩子的,茹素而食。
馮輝昌和增雲都穿了孝服,蕭大人還請了風水先生,儀式是由風水先生一手操辦,眾人按照風水先生的吩咐做就可以了。
馬車從縣城行了大半個時辰,約在卯時五刻才找到祖母的墳墓,自從蕭大人派人找到這裡之後,就派了專人看守照顧,此時墳墓周圍已經收拾得乾乾淨淨了,沒有雜草。
蕭大人、馮輝昌在前,增雲在旁,蕭家三子隨在後,擺好香案,燒了紙錢,穿孝的人磕了頭行了禮。
馮輝昌和增雲又隨著風水先生禱告了一番,說明遷墳原因,祈求祖母保佑後人平安等。
隨後開始動土,露出棺木,此時棺木已經腐朽鬆散,屍身已成一具骷髏,幸好的是,此處比較乾燥,沒有什麼屍臭之氣。
增雲想起前世的母親,不知也是這樣否?眼淚不由噼裡啪啦地落下來。
馮輝昌也悲聲切切,嗚嗚出聲。
按照風水先生的吩咐,由蕭大人用手拾骨,按順序依次收到事先準備好的新棺材裡,
收拾好棺木,幾個人用鐵鍬將穴中棺木下深一尺的血土挖出,小心地裝入另一個袋子中。
做完這些,穿孝的人又在風水先生的指導下禱告了一番,然後起身前往蕭大人的祖家墳地。
此時還沒有到午時,裝有祖母屍骨的棺材被小心安穩地抬放上馬車,上面蓋上了黑色的布。
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已經是戌時初了,眾人先住在了客棧裡,幾個晚輩輪番守在棺材旁。
待到第二天清明節,眾人趕在卯時初的時候來到蕭家祖墳塋地。
蕭家幾代出了官身,風水自然是好的。
蕭大人將寰妹妹的墳地選好在蕭大人父親的下手旁邊的位置,將來太夫人故去是要與蕭大人父親合葬髕骨的,而蕭大人自己也是要葬在此處,在蕭大人父親的下手的。
墳穴已經挖好,上面是砂土,穴中為黃土。
穴內土質乾淨,風水先生先是點燃蠟燭,放在穴中,見燭光紋絲未動,點點頭。
在穴中鋪好幾成黃紙,用大錢壓住,焚燒黃紙,領著眾人又是一番禱告。
先將袋子中的血土放入穴中,然後才將棺木下放到穴中,封好墓穴,立好墓碑。
墓碑是蕭大人重新請人刻的,上寫:小妹蕭玉寰之墓。
穿孝的人焚香磕頭禱告,儀式結束。
按理說,增雲是要隨著馮輝昌一同在此處守滿至少頭七的。
但增雲畢竟還是個孩子,於是只安排了馮輝昌一人在此處守孝七日,然後百日後再來上香燒紙。
眾人臨走前,馮輝昌拿出銀兩,打賞了每個前來幫忙的人,即使是下人也都有打賞,這個是規矩。
馮輝昌住在了蕭家祖墳塋地看守人住的房間裡,在這幾天中,沒有別的事需要做和忙碌,所以更能靜下心來思索自己這些年所走過的路。
最讓自己懷念的還是讀書的時候,那時候無憂無慮,每天只是鑽心讀書,與同窗天文地理、人文政事無所不談。
其次就是與趙氏成親之後,雖然馮母張氏每日百般刁難,但夫妻二人相扶相攜,還算和諧。
可是,自從自己見了小張氏,動了心思,有了首尾,一切如那覆水再難收回。
想當初,自己讀書時也有報復,見著海建峰當初成績還不如自己,現在竟然也要成為正五品的司農少卿。
想起這些,不如意、傷心、思念以及悔恨一縷縷、一陣陣地襲向心頭,弄得心口酸癢癢的,不舒服。
馮輝昌每日都在墳上上香磕頭,拔除野草,燒紙錢。
所有該想的都想過了數遍之後,卻又起了一念:自己現在也才三十二歲,如果現在再參加科舉應該不算太晚吧?想自己現在對很多事情都了無興趣,全部心思用來讀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