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量為333發的6米長的帆面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理論射帶為600發每分鐘,可以單邊發射,也可以透過射帶調節器調整為慢射帶。
馬克沁機槍的誕生在軍事界比加特林機他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1893年,羅得西亞50步兵使用馬克沁機槍,竟然擊退了5000名祖魯人的猛烈進攻,斃敵達多。而在1898年的蘇丹戰爭中,2萬名伊斯蘭教托缽僧被英軍屠殺,估計有150C0倒在了馬克沁機槍陣地之前。
而與加特林機槍相比,馬克沁機槍供彈是靠子彈的後坐力,不需要外界提供能源,因此更適合於步兵使用,其機械化程度尚很低的這個時代,在沒有車輛運輸的前提下,很顯然馬克沁機關槍將比加特林機關槍更適於實戰。
作為一名機械專業畢業生和歷史愛好者,曾紀澤很清楚那種在史上留名的兵器的發展史,在經過了加特林機槍的過渡之後,他已經意識到該是為明軍武裝一種更先進的“神器”的時候了。
然而加特林卻並知道曾紀澤的用意,他還以為曾紀澤是為自己又找了一個幫手而已,所以僅僅是與馬克沁進行了簡單的問候。
“加特林先生,本王其實也是一個業餘的槍械愛好者,本王抽空琢磨了一下,想到了一個新的機槍改進方式,不知道合理不合理。”曾紀澤慢慢了道出了正題。
“殿下可以說出來,我很想聽聽。”加特林以一種專業人士的口氣笑著說。
“你看,我們能不能製造這樣一種機槍,它的自動動作可以利用火花的氣體能量來完。比如在子彈的發射瞬間,槍機與槍管叩合,共同後從之後槍管停止,透過肘節機構進行開鎖,同時槍機繼續後坐,透過加速機構使槍管的部分能量傳遞給機槍,使其完成抽殼拋殼,從而帶動供彈機構,使擊發機待擊,壓縮復進簧,撞擊緩衝器,然後在簧力作用下復進,將第二發子彈推入槍膛。閉鎖,再次擊發,如此反覆。”
加特林為曾紀澤一系列的專業術語所驚歎,曾紀澤隨即又拿出了一張他讓馬克沁事先為他畫好的一幅簡單示意圖。
加特林不敢再輕視,專注的看了好久,臉上表情越來越興奮,他猛然間拍案叫道:“我親愛的殿下,你真是一個武器發明方面的天才呀。”(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首發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同的騎兵
特林的大聲嚷嚷驚動了在場所有的人,曾紀澤微笑|,道:“這般美譽,本王可受不起。本王只是突發靈感才有了這個構想,至於能不能實現,還得你們這些專業人士說了算。那麼,你是認為此方案可行了嗎?”
“可行,可行,當然可行了。”加特林興奮不減,“這種構想與我的設計理念完全不同,雖然在射速方面還差一些,但重量卻減輕了,操作性也方便了很多,我覺得十分可行,如果殿下允許,我馬上就可以開始設計。”
“如此甚好。”曾紀澤十分高興,“對了,這張草圖就是馬克沁先生協助本王畫出來的,我已經聘請他加入機槍設計研究所,以後你們就是同事了,希望你們能互相協助,儘快將這個新機型設計出來。”
其實此時的馬克沁的頭腦中,完全沒有一丁點的機槍設計理念,曾紀澤把他聘入麾下,無非也是看重了他的潛力。像這樣有天賦的人才,總有一天會有發光的時候。
“很高興能與加特林先生共事,今後的工作中,還請你多多指點。”馬克沁表現的很謙遜。
加特林也樂的多了一個同胞助手,但曾紀澤給他安排的助手可不止一個,介紹過馬克沁之後,曾紀澤又把一名年輕的中國人叫了過來,道:“這是復旦公學堂畢業的華振邦,是一名物理學方面地畢業生,今年一共有五名像他這樣的畢業生要加入到你的設計所中,加特林先生可要嚴格管理好他們啊,年輕人嘛,有事儘管讓他們去做,不吃點苦怎麼行。”
曾紀澤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從外國挖掘技術人才回來,無非還是本國科學落後,技術人才凋零。但長期的在科技方面依靠外國人也不是長久之計,因此他有意識的要加強本國專業精英人才的培養力度。
如今復旦公學堂、同濟醫學堂等多所高校第一批地畢業生已相繼走出校門,曾紀澤自然不遺餘力的將他們安排在了加特林這位高水平人才的身邊,說好聽點是協助,說不好聽的其實就是偷師學藝。
在私下安排好一些事宜之後,曾紀澤正式的召開了此次科學大會,這次大會的主題有兩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