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怕皇后帶累太子,皇帝遷怒於太子,師傅們也好,奴才們也好,將是頭一個倒黴的人。
會說他們沒教好沒侍候好沒規勸好。
太子養在太后宮裡的時候,沒有這些擔心。凡事有太后呢,皇帝再大,也大不過太后去,這樣的話只是師傅們講書才有。
去年剛入太子府第,多孝敬皇后了,問候於太后了,侍候於太上皇了,對皇帝察顏觀色了,這些話全都出來,把太子耳朵還沒有灌滿,皇后不滿意於加壽浮出水面,太后不滿意於皇后浮出水面,皇帝對皇后寵愛漸少原本就在水面上,倒不用再浮出來,讓太子殿下時常的睡不好覺,為父皇母后不再和氣而憂心忡忡。
柳明等人看不起柳至“討好”太后,以為他們有太子殿下,就能起個波浪什麼的,是想不到太子殿下如履薄冰。
太子聽奴才的話聽多了,自然入耳。師傅們要教導太子警惕,不僅僅警惕禍起蕭牆,兄弟叔侄,還要警惕奸人佞臣,亂言賊子,是自然入心。
入耳入心裡,只有加壽能讓太子殿下快快樂樂,加壽還是除在皇后面前以外,在別人面前全是討喜歡的一流人物。
聽到奴才的問話,太子又為加壽笑上一笑。問話的奴才見到殿下笑容輕鬆,籲一口氣,不等回答就道:“喜歡就好。”
太子輕聲道:“父皇說要安慰壽姐兒,所以喜歡。”
“那您有沒有提到皇后娘娘,為娘娘也進言幾句?”問話的奴才又適時進言。
……
太子養在太后宮裡好幾年,太后給他換了一批人,說話的這個人是太后的人。
隔三差五的提醒太子殿下想到娘娘,是太后為人的周全。不提到皇后,太子也會想到,不如大大方方的主動提出,既讓太子領會太后對皇后有慈愛,也是奴才們不管出自於哪裡,到了太子身邊後,一切心思只有太子殿下的意思。
絕對不是那種出自於皇后,就只說皇后好,跟皇后不好的人都說不好。
太子總有一天會大的,說話心地上不忠厚,他自己會聽出來。也正是他一天一天的漸長,對太后感情越深。
太后從來不是皇后那種怨言多多,怨天怨地怨皇帝怨美人多。她一直有節奏的把握太子和皇后相見的分寸,功夫是下在暗地裡的。
可見一個人偏向另一個人,絕對不是表面上強橫狠,就能嚇住震住別人。
人心為上,感情為上。
……
對於奴才的問話,太子搖一搖頭。但沒有傷感。說話的奴才比太子大兩歲,也算太子的玩伴。太子有些話不避他,低聲道:“父皇很喜歡我,把柳家交給我辦。”
“哦哦哦,這是天大的信任不是?”奴才機靈的行個禮:“恭喜殿下賀喜殿下,皇上和殿下親厚,是本朝之福,是百姓們之福,是奴才之福。”
他太善頌善禱,以至於太子殿下眸光微沉。
親厚?
他多希冀是父皇和母后親厚。板起臉,把柳家收拾好是個前提。叫上奴才:“咱們回去吧,還要辦事情,還要哄壽姐兒呢。”
……
加壽身邊一堆的人哄著。
關安回家去叫人,寶珠收到訊息,同著安老太太、袁夫人、奶媽衛氏等等等……幾乎傾家而出。
想想太后也會趕過來,把小六帶上,在這裡給太后見。
正把加壽圍住,先在老太太懷裡揉了一會兒,又去祖母懷裡抱著脖子說加壽多能幹,加壽不害怕。最後來到母親懷裡,眉飛色舞說太子哥哥出來接。
一件驚嚇的事情,換一家也許怒不可遏,也許憤怒氣惱,到加壽小嘴兒裡就又是一個炫耀。
得意的小加壽,只要不面對皇后,一直是得意的。
安老太太問袁夫人:“我臉上的血色回來沒有?”袁夫人生長在邊城那亂的地方,寶珠能抗敵,奶媽衛氏也在山西練出三分膽量,只有老太太聞言軟到地上,面頰雪白地趕過來。
袁夫人笑道:“已經好了,這是為加壽擔心,加壽要好好的孝敬老太太才行。”
“哈哈,爹爹說不用怕,我當然不怕。”
“加壽你看到了嗎?”
“我盯著呢,不錯眼睛的盯著,他們拿著大刀大劍,這麼長…。”
太子在外面就聽到加壽牛皮,進來笑道:“你就沒出車子,還敢亂比劃?”加壽小臉兒往下一放,沒精打采上來:“回來的真不是時候。”
聽她大吹法螺的念姐兒見她沮喪,忙道:“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