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2 / 4)

小說:大漢箭神 作者:老是不進球

藩鎮邊,劉安極有可能會答應。就算不答應,他也不會悍然拒絕。遠了不說,至少眼前徵調淮南水師這件事上,他會更容易讓步。

劉安將竇嬰接回壽春城,安排酒宴招待,自然不在話下。宴後,他將左吳、伍被等人叫到書房密議。

聽完竇嬰傳達的朝廷旨意,伍被第一個表示贊同。

“就我們收集到的情報而言,適合立國的地方至少有三個。”伍被離席而起,走到劉安身後,將木架上蒙的布扯開,露出一幅地圖。這是他們根據數年來商人出入南海傳回的情報整理出來的南海區域圖,到目前為止,知道這幅圖的人大部分都在這個房間裡。

“離淮南最近的是閩越,其次是東南方向,與閩越夾海而居的那個叫夷洲的大島,再其次,就是南海之南,那個叫做瓊島的大島。閩越雖好,但是太近,可以一時立藩,卻不能長久立國。夷洲位置合適,不過風高浪急,常有颶風過境。瓊島的情況尚未探明,此次可以借出兵南越之際,探探虛實……”

伍被在地圖上指畫著,大有指點江山之意,而且話裡話外,說的不是立藩,而是自立。不過,房間裡的人都是劉安的親信,他們有的知道梁嘯給劉安出的那個“避害”策,有的沒聽過,但是知道劉安有出海立國的想法。因此,沒有人對伍被此刻話語中透出的叛離之間有什麼感覺。

此時去古未遠,他們又是以研習諸子為宗計程車子,心裡有著比普通人更濃的君臣之義。在他們看來,君臣之義貴在相知,合則留,不合則去。既然留下來了,劉安就是他們的君,就是他們效忠的物件。如果不是實力不濟,他們會慫恿劉安殺向長安,而不是出海。

他們要權衡的是出海之後能不能立國。要立國,不僅要有肥沃的土地,還要有足夠的人民。他們可以出海,但淮南的百姓不可能跟著他們出海。沒有足夠的戶口是不可能真正立國的。

他們跟著劉安出海,是要做開國功臣,不是去墾荒。

正因為如此,大部分人傾向於夷洲而不是閩越。一來閩越和大陸相連,閩越現在遭到天子的兩路大軍夾擊,將來他們也避免不了,無法實現獨立自主的打算,所以只能暫時停留,不能為長久之計。

夷洲地方夠大,據說很早就有越人居住,應該開發得不錯,倒是比較適合。唯一的問題就是颶風多,據說一年有半年時間有颶風,自然環境不是很理想。在這種心理下,如果瓊島的情況比夷洲更好,他們當然願意去瓊島。

伍被建議劉安上書朝廷,請求派人參戰。既然朝廷有意徙藩,應該不會反對淮南派將士參戰。如此一來,朝廷增強了實力,淮南也可以借朝廷的大軍之威,可謂是雙贏。

劉安覺得有理,點頭答應。

要不要出兵的討論很快有了定案,派誰去,就成了問題。

既然這一趟沒什麼風險,反而可能成為立國的第一戰,誰來立這個首功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事。這些人都自恃身份,不會像普通人一樣爭得臉紅脖子粗,可是明爭暗鬥還是少不了的。就在大家你爭我奪,爭執不下的時候,左吳提了一個建議:由太子領命出征,再配兩到三人為副手。

這個建議一出,誰也不敢爭了。他們之間互相爭爭沒問題,和太子爭,那就不明智了。

劉安有些猶豫。“這……能行嗎?海上很危險的,萬一有什麼意外……”

左吳說道:“大王,風險的確是有,可是這一次的風險顯然是最小的。一來此次樓船經由鄧國斌等人改造,更加平穩;二來有朝廷的數萬大軍同行,韓安國是成名多年的名將,衛青則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南越那邊還有梁嘯。有他們陪伴,不僅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還可以給太子一個增長見識的機會。”

劉安心動了。他讓人叫來太子劉遷,將這個計劃告訴了他。沒想到劉遷一聽,臉就白了。

“海上風浪那麼大,誰敢保證樓船就不會翻?去年……”

劉安一聽劉遷這句話,大感失望。這些年以來,淮南的樓船往來南海,出海幾十次,樓船的抗風能力超過普通船早就得到了一致認可。去年的確有一艘樓船被風颳翻了,但那是船令過於貪婪,裝了太多東西,遇到風浪時,未能及時入港躲避,並不能證明樓船不安全。

可是劉遷偏偏記住了這一次。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擔負起海外立國的重任?

劉安暗自嘆惜。若劉陵在此,她絕對不會如此怯懦。

第502章打賭

場面有些尷尬,左吳尤甚。

左吳是劉安的心腹,但同時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