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發言:“三輔鷹眼最高號令者為賈令君(尚書令的尊稱),毫無疑義,如此驚人的密信必出自其手,無論賈令君此舉是否有人授意,我等都必須加以阻止。”
楊彪重重點頭:“元常言之有理,賈文和居心叵測,干擾儲君遴選,非人臣所為。吾意奏請皇后,召其入殿訓斥,以震懾之,令其忌憚而收手。”
大司農趙溫表示反對:“賈文和此人,狡獪多智,手段陰狠,當年長安之亂便出於其手,我等誰沒吃過他的苦頭?在座諸君未嘗或忘吧?如此人物,必是謀而後動,心意決絕。楊公此舉為打草驚蛇,有兩種結果:或驚而收斂,不敢妄動;或鋌而走險,孤注一擲。倘如此,溫要問在座諸公,我等是否做好與其對抗的準備?”
這話重重擊中諸公內心,想想遍佈雒陽的龍狼軍,堂上一派沉寂。
這時突然響起一個渾厚的聲音:“賈令君,非虎也,不過一狐耳,諸公忌之。乃因其狐假虎威,望之生畏。然今虎嘯南方,無瑕北顧,若不趁此良機擊之,一旦猛虎北歸,諸公尚有何能為?”
一語驚人,諸人無不側目,卻見說話的正是那位大膽射鷹,收買奸細,並由此識破賈詡陰謀之人。
劉艾目露讚許。捋須道:“仲達,你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司馬懿當仁不讓,從席後走出,一一向諸臣合袖致禮:“懿獻策之前,先請問伏公,可調動多少兵馬?”
伏完瞪眼直視司馬懿,後者泰然自若,半響。才緩緩道:“一旦有事,北軍三千甲士,虎賁、羽林各千衛,以及部分南軍。皆可奉令而動。”
司馬懿心裡快速一算,頷首道:“雒陽一半兵力,俱在伏公掌控之中,甚好。如此一來。便可與龍狼軍抗衡,賈令君未佔優勢。”
伏完大搖其頭:“仲達未接觸過龍狼軍,故有所不知。按朝令。無虎符不得調動五十人以上之兵馬,設若大將軍一聲令下,什麼符都不管用……”
楊彪與張喜俱想起當年馬悍遇刺時那場危機,可不正是如此?
司馬懿一字一頓:“故此,懿所獻之策,便是雒陽八關校尉互換調防。”
“八關校尉互換調防!”
在座諸臣面面相覷,只延時數息,忽然齊聲叫好:“妙計!”
雒陽八關,其中最重要的六關由龍狼軍防守,只有兩關由北軍防守。這是龍狼軍在雒陽的最大集團,也是最令天子與朝臣又愛又恨的一支軍隊:愛其戰力剽悍,恨其只唯馬悍之令是從。這支軍隊從上到下,的確只有天子聖旨與大將軍虎符才能調動,但若整體不動,只是在內部進行調換,反彈就小很多。
天子駕崩後,內宮曾對三衛進行過小幅調整,故此,朝廷對護衛雒陽八關的校尉進行調整,亦屬正常現象。
這種調整,看似沒有對龍狼軍有任何插手及不利企圖,其妙處就在於八關校尉互換後,會有一段“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過渡時期。至少需磨合一兩個月,才能達到指揮自若的正常狀態。
而司馬懿打的,正是這時間差。
“懿想請伏公說服椒房(指皇后),發出懿旨,動用天子虎符,調防八關校尉。並嚴令八關兵馬,未奉懿旨,一兵一卒不得入東西關亭,更不得踏入雒陽半步。”
楊彪面露讚許:“此策之絕,便是大將軍在此,亦無法駁回。”
張喜撫掌道:“妙,妙,如此一來,賈文和必不敢妄動,此誠為不戰而屈人之兵。”
劉艾也鬆了一口氣,連連點頭。的確,雖然他們掌控不了龍狼軍,但卻可以擾亂龍狼軍。只要這支軍隊短期內無法參與到雒陽暗戰中來,賈詡便如滑落虎背的狐狸,無能為矣。一場迫在眉睫的刀兵之災,便可消彌於無形。
伏完也鬆了一口氣,說實話,他掌握雒陽半數兵力不假,但做為一個親眼目睹由遼東軍到白狼軍到龍狼軍全過程的見證者,龍狼軍的戰力他再清楚不過。雖然最精銳的龍狼悍騎大半已調走南征,但就算只剩下一小半貨真價實的遼東狼騎,他都不敢與之對決。他有自知之明,這不是一支憑他與優良裝備就可以戰勝的強軍。能不打,最好別打。
最後,司馬懿為這場暗戰結局做出預判:“賈令君亦為有數智者,明知不可為,自不會勉強而為,最終必會偃旗息鼓。如此,不動刀兵,可達敲山震虎之效。想必那遠在千里之猛虎,亦會有所警醒吧。”
“兵者,以勢化敵為上,仲達之策,已得此中真意。”鍾繇笑顧司馬朗:“令弟他日成就,必在君之上。”
司馬郎亦笑:“此固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