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項工作告一段落之後,登門拜謝是必須的。
在都昌相府裡,馬悍再次見到了孔融,這位當代名士大儒的氣色很好。羽冠輕袍,麈尾飄飄,見到馬悍與太史慈,顯然頗為高興,善加款待。問起王修,答曰出任下密令了。
馬悍奉上一份禮物,請孔融轉交王修,以表謝意。當然,孔融的一份也少不了。
言談中,馬悍表示。若北海,包括青州來日還有黃巾動亂的話,白狼城願出兵助之。孔融對此喜出望外,狼牙飛騎的戰鬥力,他是親自目睹的,這樣精銳的弓騎兵,只要有個三五百,擊破數萬黃巾烏合不在話下。如果馬悍果如其所言那般鼎力相助的話,北海此後無憂矣。
孔融身為聖賢之後。豈不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當即表示,願向白狼城提供人力物力。並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售谷粟。太史慈一旁看了,心下佩服不已,城守看似年紀輕輕。結盟交易卻極老練。短短數月,從北海到常山,已從甄氏、袁氏、孔北海等三方勢力處取得大量支援。並訂立軍事協助、商貿往來,為偏於一隅的白狼城,引進了多條支援與發展線路。有此主公,白狼城雖小,遼西雖偏遠,卻大有可為。這一刻,太史慈才算是真正安心當這個白狼營騎司馬。
賓主相敘正歡,卻被一封四百里加急公文打斷。
孔融接過一看,臉色喜中帶憂,長長一嘆:“襄賁侯又是何必呢?唉!還是以和為貴啊……”見馬悍與太史慈臉上均有徵詢之意,便將手中文碟交與馬悍。
馬悍稱謝後接過一看,心頭格登一下:劉虞與公孫瓚的生死之戰,終於開始了麼?
初平四年(193年)八月,幽州牧、太傅、襄賁侯劉虞,率軍十萬,討伐公孫瓚。幽州大戰,爆發!
袁紹立即停止繼續追剿黑山軍,緊急召集軍隊,密切關注這場大戰,準備伺機而動。袁氏幕府一片歡欣鼓舞,出謀畫策,武將們也紛紛磨拳擦掌,督促士兵加緊訓練,整甲修戈。
但是,還沒等袁氏集團上下的高興勁過去,這場大戰就以一種令人瞠目的方式結束了。
應當說,劉虞開戰的時機抓得不錯。當是時,公孫瓚的部眾都散佈在幽冀前線,薊縣及易京並無多少軍隊。劉虞號稱十萬的軍隊雖然聽上去很扯,但打個對摺也有五萬兵馬,再打個對摺,也有二萬戰兵。
公孫瓚四下蒐羅,也只有數千人,自覺不敵,便想棄城逃走。沒想到劉虞計程車兵不擅於作戰——劉虞與公孫瓚是兩個極端,公孫瓚以戰爭起家,是殺胡狂人;而劉虞是典型的親胡派,反對外戰,講究以和為貴。這一點,從他兒子的名字就可看出來——劉和。
缺乏訓練,更缺少實戰,這樣的軍隊如何能比得了公孫瓚的百戰精兵?
不過劉虞對擁有二十倍於敵的兵力自信滿滿,考慮到打下薊縣之後,如果破壞太大,將要花費更多精力重建。便下令只能常規作戰,不許焚燒城池。在缺乏有效攻城器具的三國時代,那怕以二十倍兵力蟻附攻城,也得要長時間圍攻,才有可能拿下。結果急攻數日,一時間竟打不下來。
公孫瓚得到喘息之機,當夜召集精銳數百,縋繩出城,順風縱火,趁勢突襲,殺入劉軍大營,大敗劉虞。劉虞數萬眾崩潰,只率少數人馬倉皇向北逃到居庸縣。公孫瓚親率數百騎追擊,趁劉虞慘敗,士氣低迷,城防疏漏,猛打猛攻,三日城陷,活捉了劉虞。
以二十倍兵力圍敵,最終卻落得這樣的下場,可見劉虞的指揮作戰才能渣到啥程度。自此,幽州全境皆屬公孫。
十月,幽州大戰剛結束,朝廷尚未知曉,竟然還派使者段訓前來封賞劉虞,並增加其封邑,詔其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務。公孫瓚藉機拜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並密告劉虞欲與袁紹合謀稱帝,要求段訓斬殺劉虞。
這倒不是公孫瓚故意誣陷,袁紹確實曾寫過書信給劉虞,請求劉虞取代獻帝,登基稱帝,以擺脫董卓等西涼軍閥控制下的中央王朝。只不過,劉虞拒絕了。這事放在任何一個朝代,但凡有這樣的苗頭,不管你怎麼想,只要確有其事,有殺錯沒放過。只不過在三國亂世,有這野望的軍閥諸侯不知有多少,只是沒實力的都被“正法”了,而有實力的則活得好好的,而且一步步將野望變成現實。
劉虞正好是沒實力的,所以,他死了。
這一切,馬悍雖然關注卻並不關心,因為他已完成偵察東萊的任務,回到了遼西,回到白狼城。這裡,才是他野望發軔之地!(未完待續。。)
第一百零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