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時彼一時。當初他被呂布爆菊,幾無立錐之地,那會投奔袁紹,投的是盟友,袁紹也會拿出幾分真心以待。而眼下投降,那是迫於壓力,以對抗者的身份迫降,完全不是一碼事,這待遇可就天差地別了。
而且當時大家都有共同的敵人:公孫瓚與呂布。而當共同的敵人不再時,無論是投靠還是投降,都不可同日而語。
曹操會降麼,當然不會!他在荀彧面前也只是一時氣沮而已。當初他被呂布打得只剩三個縣,都沒認輸,眼下他還有大半個兗州,數萬兵馬,未必沒有一戰之力,如何肯輕言放棄?歷史上的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的兵力之比,與眼下袁曹兵力之比其實差不多。曹操真正損失的,是謀士、是戰將,這一塊短板,才是要命的。
當然,曹操也知道,他要是打這一仗,無論輸贏,都只會便宜了馬悍,但是沒有辦法,他必須在袁紹的偽州牧與真正的豫州牧之間,做一個選擇。
是雌伏袁氏,還是獨立自主?
馬悍把選擇權交給曹操,他相信,這個能詠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人,一定會做出符合其本性的選擇。
十一月中,馬悍再次會見從陳留趕來的荀衍,看到了曹操的回書,其上只有六個直白淺顯的大字:“他要戰,我便戰!”(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章 【微縮版官渡】
(感謝大盟!謝謝趙無恤2014、ufgw、江1、書友100612011850809)
~~~~~~~~~~~~~~~~~~~~~~~~~~~~~~~~~~~~~~~~~~~~~~~~~~~
以豫換兗,並非陰謀,而是亮堂堂的陽謀。
曹操當然也看出馬悍的用意,就是先讓他消耗袁紹,再與袁術對壘,打完大袁打小袁,但曹操並不介意——身在三國,總少不了對手,不是跟馬悍打,就是跟袁術打,若能選擇的話,曹操鐵定會選擇後者。
既然是陽謀,馬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