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過來。他甘心麼?
三國時期,有兩個非常相似的人物,常被後世相提並論:一個是典韋,一個是許褚。但這兩個人的升遷之路。卻是天差地別。
典韋,陳留已吾人,一個典型遊俠刺客般草根人物。初入曹營時,不過一個大頭兵。縱然作戰勇猛,但無人能識,久不得升遷。因某次曹軍司馬趙寵的牙門旗被風吹得搖搖欲墜。結果典韋一隻手就將粗大的牙門旗定住,令趙寵大為驚訝。後夏侯惇到各營選拔健士時,趙寵推薦之。
在曹操與呂布爭奪兗州之戰中,頗有戰功,積功升為軍司馬。之後,曹操與呂布的濮陽大戰中,因陷於呂布重圍,曹操募陷陣之士,典韋應募。雙臂挾十餘小戟,頂著箭雨衝陣,五步殺敵,浴血奮戰,生生遏制呂布軍的攻勢,為曹操突圍脫險立下汗馬功勞。
這捨生忘死的一戰,終於改變了典韋的命運。戰後,曹操拜典韋為都尉,引置於左右,讓他帶領親兵數百人,常在軍中大帳巡繞,信重非常。
沒有出身,沒有才學,十足一個草根,從一個炮灰級小兵,一步步爬到二千石高位,除了一部分運氣,典韋靠的就是拚。正應了那句話“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
而許褚呢,一投曹操,即日就被封為都尉——真是人比人得死啊!
為毛都是性質差不多的猛將,待遇差距就這麼大?原因很簡單:典韋是一個人投軍,沒名氣、沒爹拼、沒幫襯,那不好意思,你就從底層幹起。當炮灰死了是你命歹,活下來,爬上位,那是你的運道。
而許褚則是帶著整個家族一千餘戶來投——人家是帶著資本來入股的,這待遇能一樣?
李典的情況也是一樣,如果他隻身來投,那就是典韋;如果他帶家族來投,那就是許褚。換做是你,你願做典韋,還是做許褚?
當然,馬悍不是曹操,他能為一個一無所有的樂進千里接父,同樣也絕不會虧待李典。問題是,李典會怎麼想?放棄手裡的資源、背後的助力,兩手空空,一無所有跟隨,他會甘心?就算他現在甘心,將來呢?
看到李典愣住,怔怔不語,馬悍微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回乘氏去吧!或許有一天,我們還會再見,說不定,那時你已不再是一無所有的李典,我也不再是區區一個城守……”
馬悍的記憶中,從沒聽過三國有李整這一號人物,但就眼下來看,這個人的實力與地位都很重要,曹操不可能不將之拉入陣營。那麼,為什麼自己從沒聽說過此人呢?只有一個可能,此人如流星亙空,轉瞬即逝,所以,才有了李典的崛起。如果現在李典就跟隨自己,先不說他是否甘心,首先就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繼承家族巨大資源的機會。
這些資源,李典想要,馬悍,同樣也想要。欲得,首先就要舍,捨得捨得,不捨那有得?李典,就是馬悍眼下要舍之人。馬悍相信,以他與李典的羈絆,機會絕對要大於曹操。一切,就看自己在未來一年內,能走到哪一步。
馬悍挽著李典,轉頭對船上一個灰髮老翁——樂進之父,點頭一笑,向白狼悍騎戰士們揮揮手:“走嘍,回徐州!”(未完待續。。)
第一百七十章 【陶謙的大禮】
(大盟的重賞與猛票,真令人開森啊!致謝趙無恤2014、ufgw)
~~~~~~~~~~~~~~~~~~~~~~~~~~~~~~~~~~~~~~~~
八月初,馬悍一行順利回到下邳,受到陳登率全城百姓盛大歡迎。
陳登見面時只說了一句話:“馬君真乃神人也!”
馬悍正待謙遜,又有一人讚歎道:“只此一舉,便值糧倉百千,馬君,真信義也。”
馬悍訝然看著說話之人,居然是糜芳。這人態度轉變不足為奇,奇的是,他怎麼也到下邳來了?
陳登自然知道馬悍所想,低聲說道:“使君病重,恐怕時日無多,家父已前往剡城多日。而子方此行,是特地等候馬君。”
馬悍目光掠向糜芳。
糜芳聲音低沉,緩緩吐出一句話:“使君請馬君務必前往剡城一遭,有要事相商。”
嗯,八月了,依然是流火如熾,而陶謙的生命之火,卻將熄滅。也罷,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就去看一看這位即將撒手人寰的一方雄主,彌留之際會說些什麼吧。
馬悍再度來到剡城,卻沒有像上次那樣瘋狂的歡迎。不是剡城百姓善忘寡恩,而且州牧府的要求。眼下陶謙病重垂危,整個徐州人心惶惶,你再來個全城歡迎,別說沒這個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