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道:“近聞本初公之長公子顯思,揮師數萬(袁譚號稱二萬大軍),兵臨北海,欲將北海國納於王師治下。以本初公之赫赫威名,顯思公子之英銳勃發,定能威懾宵小,還北海以安寧。未知將軍以為如何?”
說客,這傢伙是說客。
管統為袁氏說項,太史慈並不奇怪。管統本就是袁氏門生故吏,與袁氏往來甚密,心向袁氏,再正常不過。但地球人……呃,青州人都知道,東萊與北海同氣連枝,共拒袁氏。管統說出這般言語,那是逼太史慈表態了。
建安年間的太史慈,已是平北將軍,一方郡守,再不是當初那個為了挑戰馬悍,與之射狼對決的輕剽遊俠。眼下的太史慈,神情溫和,英華內斂,與人相處,給人以溫潤如玉之感。便如此刻。心如怒濤,面呈詳和,微笑拱手:“季禮先生所言亦有些許道理,只是北海連年兵禍,生靈塗炭,實不宜再起刀兵。煩請先生前往灌亭,勸喻袁顯思,若能令孔北海效韓文節故事,某亦樂見其成。”
韓文節就是韓馥。他曾幹了一件天下諸侯聞者足戒之事——在屬下離心,以及袁紹謀士高幹、荀諶半是威脅、半是勸誘的情況下,拱手將冀州讓給袁紹,最後落得橫死茅廁的下場。
太史慈之意很明顯。讓小袁學老袁,也派人去忽悠孔融,若能讓對方象韓馥一樣,乖乖讓出北海。那他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這哪可能?漢末三國,也就出了一個韓馥而已。孔融只會讓梨,讓北海?想都別想。
管統拂然不悅:“遼西胡亂。數月未平,東萊糧倉,積穀百萬。內憂未決,又生外患,此為敗亡之始也,將軍宜三思,否則必噬臍莫及。”說罷拂袖而去。
太史慈禮送至中門,向管統背影遙遙拱手:“先生金玉良言,慈銘記於心,定當三思而後決。”
管統一走,後堂陸續走出呂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