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馬悍因為所處地理位置關係,即不宜與袁紹結盟,也不便與公孫瓚翻臉,一直持中立態度。但自從上雒以來,日益與袁紹接觸頻繁,甚至展開密切合作,從某種程度上說,雙方已處於半結盟狀態。
透過糧食置換協議,袁紹看到了遼東的富足;透過北海衝突,袁紹看到了遼東的強悍。再加上馬悍此時的身份職位已不可同日而語,袁氏已正式認可馬悍及其遼東集團,與冀州集團有平等話語權。雙方建立平等關係的結盟條件,成熟了。
這一次,為除掉公孫瓚這個眼中釘、肉中刺,袁紹已下血本,做出重大讓步——將幽州東北的右北平郡、遼西郡以南為公孫氏所控制的四縣一併劃給遼東,戰利品對半分。同時承認遼東對東萊佔領,以及對北海的保護。
也就是說,袁紹讓出了一個半郡,自取五個郡,同時不再覬覦青州的北海及東萊。而袁紹的要求。則是馬悍必須派出一支不少於五千人馬的軍隊,從東北牽制公孫瓚,並在恰當的時候,與袁軍兩面合擊。
“……公孫勢蹙,譬如朝露,君如豔陽,豈可共舞?”這是袁紹信末結尾的話,不得不說,很有說服力。
根據馬悍所掌握的情報。自從鮑丘之戰慘敗後,公孫瓚近一年來,的確差不多廢了。他先是臨易水挖十餘重塹壕,又在塹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達十餘丈,公孫瓚自居其中。營壘以鐵為門,斥去左右。七歲以上男子不得進入,只與妻妾居其中。又以婦人習聲傳令,疏遠賓客。將士離心……這樣一個公孫瓚,很難讓人相信就是當初那個持雙頭鐵矛,呼喝奮勇,以十餘騎衝殺數百鮮卑銳騎的白馬將軍。
公孫瓚高居重樓之上,曾指著囤積的三百萬斛糧谷。謂左右曰:“昔謂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視之,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兵法雲,百樓不攻。今吾樓櫓千重,食盡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
這番話,簡直就是當年董卓的翻版。
當初董卓被天下諸侯共討,意氣消沉,遂在封地郿縣修建了堅固的郿塢,並囤積了三十年的糧食,自語“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歷史上每一位自負雄才的梟雄,開始都是滿懷激情,熱血激昂。待歷經挫折、激情耗盡,知道世事難為之後又常常走向另一個極端,變得非常敏感和多疑,或沉迷酒色或嗜殺成性或脾氣暴躁,最終導致眾叛親離,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董卓如此,公孫瓚也正走在這條覆轍之上。
從歷史上看,公孫瓚的滅亡,正是官渡之戰的催化劑。
官渡之戰是怎樣打起來的?在此前,袁、曹一直是守望相助,而就在此時,接連發生了兩件事:一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呂布,終被擒殺;二是袁紹的死對頭公孫瓚,終於授首。兩大軍閥幾乎同時解決了心腹大患,再無後顧之憂,彼此勢力接壤,一山難容二虎,終於兵戎相見。
也就是說,袁紹何時與曹操掐架,風向標就是呂布與公孫瓚何時滅亡,這兩個勢力的滅亡,就預示著官渡之戰也將隨之提前或推後發生。
馬悍需要呂布頂住曹操,但卻可以幫袁紹拔掉公孫瓚這顆釘子。如此一來,沒有後顧之憂的袁紹,會對昔日的盟友兼老朋友做出什麼樣的舉動呢?真令人期待啊!
馬悍並不擔心袁紹在滅亡公孫瓚後,進而對付自己。時人講究的都是逐鹿中原,誰也不會對遼東那旮旯有興趣。歷史已證明,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在主政北方時,都沒有對遼東勢力動過手。甚至曹操都已經殺到了柳城,也不過跟公孫度打個招呼就撒兵了。
馬悍目注他的兩大謀主。二人對此事早已知悉,也經過反覆權衡,已有定計。
賈詡點頭:“可!”
郭嘉肯首:“可!”
馬悍仰笑:“再加上一個條件,若他日我與曹孟德角逐豫州,望大將軍保持中立。”
公孫瓚滅亡是遲早的事,馬悍絕不會站在失敗者一邊,這是漢末三國,不玩扶弱鋤強,而是以強凌弱。
春秋無義戰,三國,同樣也無義戰。
要結束這樣一個亂世,就首先從河北開始吧!(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二章 【進攻序曲】
(感謝大盟!謝謝趙無恤2014、ufgw、強520,果然都很強啊!)
~~~~~~~~~~~~~~~~~~~~~~~~~~~~~~~~~~~~~~~~~~~~~~~~~~~~~~
六月,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