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縣之地,正是收錢的大好時候,這時武之望再也拿不出錢來了。
延長以北幾縣被王嘉胤來回搜刮,已無錢糧可出,延長縣被保安軍佔著,更是不可能出錢。而上邊的延綏巡撫嶽和聲和陝西巡撫胡廷宴對這個錢由誰來出分歧很大。都認為匪患是對方造成的,這個錢就由對方出。這樣官軍就又回到了榆林衛等著上邊爭出個結果來,皇帝不差餓兵,沒有餓著肚子打仗的道理。
延長的張楚也在緊張的準備著。張楚已做好了將延長縣的一切搬到大寧的準備。這倒不是怕現在榆林衛的這些官軍繼續進攻,現在榆林衛的戰鬥力保安軍與之周旋沒有問題。張楚要防範的是明末兩個猛人楊鶴和洪承疇在陝西的登場。
第七十六章 總督的招撫
張楚用從王嘉胤那裡詐來的銀子,在晉東購買了大量的糧食,中陽的工廠內,各種武器鎧甲不斷的被生產出來,張楚做著擴軍的準備。
忙碌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崇禎元年轉眼過去了,忙得腳不粘地的張楚連來到大明的第二個春節都沒有時間慶祝,保安軍的人員也只是放了幾天假之後又開始了工作。
崇禎二年的春季,三省總督武之望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固原兵變成了壓垮武之望最後一根稻草。
王嘉胤逃入了黃龍山中,死灰復燃,聲勢又壯大了起來,剿滅無望。崇禎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武之望管轄下的固原發生兵變,當時邊兵缺餉,士兵乘農民起義爆發之機,一齊造反,劫奪固原州庫。譁變士兵多加入農民起義隊伍。崇禎二年正月,固原兵變計程車兵攻取涇陽、富平,連遊擊李英都被亂兵擒獲,武之望四處滅火,卻是烽火四起,他已想不出辦法解決眼前的困局。為了大明的江山耗盡心血的武之望,選擇了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三邊總督出現空缺,面對亂局沒有人敢來接任,這直接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大明左副都御史楊鶴在朝堂裡做著高官,受人尊敬,生活自在。有時話多了也會引來禍事,楊鶴平時發表了很多對時局的議論,而且大家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所以在三邊總督出缺之時大家向皇帝推薦了楊鶴。
既然大家都推薦那就把他找來問問吧。
崇禎皇帝召見楊鶴,向他詢問方略。
楊鶴回答說:“清慎自持,撫卹將士而已。”
崇禎皇帝一聽有道理啊,最主要的是楊鶴的想法與皇帝相同,不過讓這些話要從楊鶴的口中說,皇帝是不能什麼都說的,萬一此策不成難道說皇帝說錯了嗎。
崇禎皇帝於是任命楊鶴為兵部右侍郎,接替武之望三邊總督的職務。
楊鶴只能離開安逸的京城來到這饑荒遍地的陝西。他到任面臨的是遍地流民起義的局面。
楊鶴認為流民起義“總因饑荒之極,民不聊生”。所以他提出了“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戰略。
楊鶴是個好人,也是個幹實事的人,到任之後立即投入工作,開始對起義的流民進行招撫。
此時有人給了他一個驚喜。
帶來驚喜的人是張楚,張楚主動的給楊鶴寫來了信,對他到任三邊總督表示祝賀。同時表達了歸附楊總督的麾下接受調遣的願望,信中強調此願望早已有之,前任總督已答應給張楚封賞,只不過由於武總督不幸逝去,才沒有實現,隨信還附上了武之望寫給張楚的兩封信。
張楚的信讓楊鶴看著很是舒服,心想能寫這種信的人一定是個飽讀詩書之人。李忠孝侯爺的文學水平又一次發揮了作用。
楊鶴再看武之望的信,內容果然都是對張楚的勉勵之詞,還有封賞的承諾。
楊鶴找來總督府的老人觀看,果然是武總督的親筆。
仔細打聽張楚的情況。收了張楚銀錢的幕僚自是多為張楚美言了一番。
以至於楊總督分析張楚好像都不應算在流賊一類,或可算是鄉勇自保更合適一些。必定他剿滅了土匪,又曾追著流賊一通狠打,將最大的反賊王嘉胤的隊伍打掉了一半,要不是沒錢了還要打下去。
楊鶴正需要一個典型,招撫策略顯奇效,楊總督招降大反賊。如果剛到任就招撫了反賊,還可以用他來打擊別的流賊,這可是大大的功勞。
並且楊鶴也明白了張楚的意思,武之望答應給的官還沒給呢,自己給了張楚官職,那麼這個張楚就是自己招撫的了。
楊鶴向皇帝報喜的同時為張楚申請了個官職,皇帝高興之餘批准了楊鶴的申請。
延長縣守備,官雖不大但也是正式的編制。張楚望著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