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但是軍費不斷擴張等原因使政府支出無法削減。這種經濟危機和災害疊加的後果是讓人們開始窖藏白銀,以備不時之需。這進一步加劇了貨幣的萎縮。
在市場上作為流通的貨幣大量減少嚴重的影響了商品的流通和經濟的發展,本來崇禎的老祖宗朱元璋已為他準備了很好的破解之道,那就是發新紙幣。可朱老先生精心設計的大明寶鈔被他那些貪婪的子孫玩殘之後,崇禎皇帝也失去了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同樣也給張楚出了一個大難題,紙幣在明朝人的心目中已爛透街了,誰發行也不會有人認的。沒辦法張楚只能與銀子叫勁,你們不是喜歡銀子嗎,給你們銀子,但要換個樣子,張楚決定發行銀元。
第五十八章 張大頭(二)
明朝時候,還沒有出現中國自己製造的銀元,只有銀錠,只有海外的少量銀幣流入,主要不是做為流通的貨幣,只是一些有錢人的收藏。銀錠的成色不同,大小不一,交易使用十分不方便。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隱患是保安軍的控制地區如果沒有自己獨立的貨幣體系,明軍不用軍事進攻,只要有一個明白人對保安軍進行經濟封鎖,保安軍就會不戰自敗,根本沒辦法長期堅守。
要想製造出銀幣首先要確定銀幣的樣式,這個張楚決定借鑑後世最著明樣式。不過張楚對其進行了更改。一番寫寫畫畫大明保安銀元的樣式出爐了,一面用張楚的側面頭像,四周圍繞著“大明保安永保平安”的字樣,背面為樹枝環繞的壹元字樣,張楚決定今後要廢除銀兩的流通所以直接就改兩為元了。不過以張楚的繪畫水平畫完了自己都覺得難看。為此張楚專門跑去求李梅為自己畫像。開始李梅畫的總想講究個佈局韻味什麼的,張楚看後說畫個腦袋就行了,所以定稿的時候變成了只有張楚的側面的一個頭像,上面環繞著的八個字“大明保安永保平安”。
銀元的重量定為了7錢2分,其中銀佔89%,銅佔11%。做為錢幣愛好者這些資料張楚還是記得很清楚的。樣式即已定下,張楚馬上命人找來工匠手工雕刻衝壓用的鋼製模具。造幣廠同時開工修建。
作為一個保密工廠,為保證安全,造幣廠建在了中陽縣外山中的一個有溪流的秘密山溝中。
製造銀元也並不是一件易事。張楚就地取材,決定運用簡陋、粗糙、手工的傳統工具鑄造銀元的。按照熔銀、澆鑄、印花、鑿字等做銀器的傳統工藝來製造銀元。
後來的日子裡張楚整日紮在了造幣廠,和工人們一起設計廠房,安裝裝置,改進工藝,經過十幾日的苦幹造幣廠建成生產出了合格的銀元。儘管張楚對這一切的每一個細節都十分的熟悉了,鄧慶年執意要舉辦一個開工儀式,請張楚去參觀一下銀元的製作。
儀式開始了,張楚帶領眾人按照造幣的順序參觀了銀幣的製造。
最先是工人們將銀幣生產的原料銀和銅在簡單的天平上稱重,按比例放入大型坩堝中融化充分,然後注入澆鑄模,鑄成條片。
澆鑄後的條片,經過新制成的水力碾壓機一次次的碾壓,軋製成鑄幣所需要的標準厚度。
供印製銀幣用的坯餅由水力衝床完成。標準厚度的條片進入沖模,衝下坯餅,邊屑過秤後退回熔鍊處。
坯餅經烘餅爐退火後恢復原有軟度。工人再將坯餅透過一個轉盤和月牙板間的凹槽,使邊緣凸起,便於壓印時花紋成型,可降低流通時對花紋的磨損。
最後的工作由一個巨大的水利衝壓機來完成,水力帶動巨大的鑄鐵衝壓件下邊安裝著精雕細刻的鋼製衝壓頭,衝壓頭被提起,一個工人及時在下砧子表面上的鋼製模具內放上坯餅,然後讓上衝壓頭準確而又迅速地衝壓在下砧子上,讓坯餅衝壓成型。如此一下下衝壓,每天可生產數百枚銀元。衝壓成型之後還要經過鑿邊、刻齒紋、就可以生產合格的銀元了。
張楚拿起一個銀元,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對卡在銀圓中心,放在嘴邊用力吹了口氣,銀元竟發出了聲音,聲音清韻柔和。張楚滿意的將銀元放入了自己的口袋,這要是傳給後代就是文物啊。鄧慶年等人更是興奮不已,紛紛拿著銀元欣賞著,保安軍終於有了自己的貨幣,這是皇帝才能做的事情,張楚這樣做可見其志不小,跟著他幹,說不定將來也能成為個開國之臣什麼的。
張楚的想法比他們更遠,事實上這裡邊存在一個鑄幣權的問題,一旦奪取了鑄幣權不但可以確保自己的金融安全,而且還可以對使用這種貨幣的人徵收鑄幣銳,鑄幣銳在紙幣時代最為明顯,後世的美國就是透過各國在國際貿易中使用美元結算,確立了金融霸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