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3 / 4)

超口徑炮彈時,進入前沿攻擊陣地的紅軍戰士在坦克的掩護下,已由各處掩體湧出,跟在坦克後面向租界發動全面進攻。

紅軍並沒有直接使用暴力覆蓋式轟擊,而是虹口租界區在地圖上畫成無數個區域小塊,然後集中炮火,挨個挨個的集中兵力和火力,一一解決。

攻擊部隊部隊並不是毫無戰術性地蟻聚攻入,同樣也是事先分配好目標,劃分好區域,在坦克的掩護下,以連、排為單位從西、北兩個方向同時攻入虹口租界區。

炮兵用“火牆”在前面開路,坦克突擊,步兵跟隨掩護,鞏固陣地。來自兩個攻擊方向的紅軍,很快就撕破虹橋租界的外圍防線,進入租界內部。

五點進攻,六點時戰火就燒到以海軍司令部大樓為主體的防禦心區附近,圍邊全是密集的建築,守軍加上武裝僑民和組織起來的平民輔助人員,日本人在這小小的不到四平方公里的區域裡,蝟集了三千人。

在六點十五分傍晚時,紅軍空軍又一次出動,波2配合霍克II,在這狹小的區域裡投下十幾噸的燃燒汽油彈將整個日租界燒成一片火海。相對於TNT炸彈,汽油彈成本低廉,製造簡單,是林漢強烈向紅軍推薦的武器。日租界這兒磚木結構的建築不少,使用效果極佳。

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硝煙氣息和人肉燒焦的氣味,維克斯坦克轟隆隆地碾過冒著熱氣甚至還在燃燒的街道。接近拐角處時,坦克的速度慢了下來,炮塔也隨之轉向拐角方向。

噹噹噹的聲音響起,那是拐角處遠處街壘和廢墟中殘存的日本人在朝坦克進行徒勞的射擊。

“板載!”

街道死角處,猛衝地衝出一個身上掛滿炸藥,手持燃燒瓶的日本人,只是他才剛剛露頭,就被邊護翼的步兵手中繳獲的“國產MP18衝鋒槍”直接掃倒。整個人燒成一個火人倒在地上,幾秒後,手中的爆炸物被引爆,轟地一聲發出驚天巨響。

(注:MP18當時的中國除了進口外,中國自己也能自造,當時中國的上海、南京鞏縣、漢陽以及廣東、山東等各地的兵工廠都生產過這種衝鋒槍,不過炮黨奇葩的“造不如買”的所謂“黃金十年”的折騰後,到抗戰時反而製造能力大大下降了)

紅軍的手中的MP18都是戰場上的繳獲,漢陽、南京的兵工廠雖然也可以自產MP18,但製造工藝複雜,材料浪費大,紅軍佔領後就已全部停產這種費工時和材料的武器。

坦克在日租界的巷戰中,最大的敵人有兩個,一個是佈置在租界裡少量的20毫米速射炮,不過這些速射炮大都在前面的火炮覆蓋中被摧毀。殘餘下來的少許一旦開火暴露了位置,很快也會被後方重火力或伴隨的步兵摧毀。另一個威脅就是這種身背炸藥包從隱藏處衝出來的日本“人彈”。

日本人在上海駐紮的,畢竟只是殖民部隊而不是正規軍,受制於諸多因素制約,重火力極少,絕大部分都是步槍類的輕兵器。

維克斯坦克安然無恙地轉過街道拐角,車身上叮叮噹噹地中槍聲響個不停,街道處顯然存在一個機槍點,子彈打在坦克的裝甲上不斷地反彈開來,隨行護翼計程車兵紛紛地避到另一側以躲避跳彈。

跟隨坦克前進的王鐵錘,以坦克為掩護探頭朝對面瞄了一眼,又縮了回來,然後跑到坦克後面,拿起外掛的電話話筒吼道:“對面的二層房子,有大招牌的那座,二樓視窗!”

坦克的視角有限,在城市戰尤其如此,經常是被對手打了半天,坦克中的乘員還找不到打他的目標的確切位置。車長若是露出炮塔探頭指揮,又往往成為對方重點集火的物件。不過坦克邊上若加掛一個外部有線通訊裝置,由伴隨的步兵充當眼睛,用其和車長聯絡,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坦克在行進時噪音極大,甚至連車內人員相互間都很難聽到對方的聲音,二戰時坦克更是如此。所以坦克內為了提高乘員相互間的聯絡效率,往往都要裝備車內通訊系統用於相互交流,要和外面的步兵聯絡更不容易。德國的二號坦克是最早使用這種車內通訊系統,美軍坦克也有上面說的這種外掛有線通訊裝置用於坦克和步兵交流配合,這種裝置在城市巷戰中極為重要。

英國人賣給炮黨的維克斯坦克上並沒有這套通訊裝置,這套通訊裝置同樣也是林漢從德國進口引進的。大半個白天,紅軍在租界外圍和英國人對峙的時候,所有的坦克都在為城市巷戰做各種改裝和加掛。這輛原重六噸的維克斯坦克,現在車身表面就打補丁一般地嵌滿各種亂七八糟臨時焊上的鋼板鐵板以增加防禦力。雖然模樣難看了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