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2 / 4)

迫擊炮,是利用其曲射的彈道,轟擊佈置在海軍司令部和領事館大樓頂部的防空點。雖然命中精度不高,但是當四十門迫擊炮進行密集覆蓋轟擊後,五分鐘後,兩座大樓的房頂還是被命中數發炮彈,佈置在上面的防空火力蕩然無存。

普通建築十門120毫米迫擊炮就足夠輕易地將其轟塌,但日本人在建設海軍司令部大樓時,完全以是要塞化的標準建造。內嵌鋼板,其牆體最厚要害部位的水泥更厚達一米(此為史實),雖然在短時間內遭受了迫擊炮曲射和無數150、105毫米加農炮、榴彈炮的直瞄射擊,儘管全身千瘡百孔,但在炮火洗禮下仍然巍然不動。

日本海軍司令部大樓雖然建得極其牢固,卻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靠近黃浦江那一側的牆體相對最薄。林漢透過感知力掃描和從前的情報收集,準確地發現了這一弱點。平海號上的140毫米海軍炮,不停地從江面方向朝他防禦最薄弱處猛烈開火。四點半後,李華梅率領的其他三艦回到黃浦江後,也跟著他一齊朝司令部大樓猛烈開火。

相比之下,只是按普通標準建造的日本上海領事館,就沒有這麼好運了。作為首要打擊物件,整座建築從裡到外幾乎被犁了一遍。日本人在建造上海領事館時,牆體厚度只考慮到普通的輕步兵炮,卻沒有想到紅軍會拿150毫米的重型榴彈炮進行直瞄射擊。大片大片的牆體在轟擊中轟然垮下,建築內的守軍傷亡慘重。

在摧毀了日租界裡為數不多的防空武器後,在虹橋機場補充完燃油,重新裝上炸彈霍克戰鬥機飛臨日租界上空,對日租界中的幾座防禦核心建築進行定點俯衝轟炸。霍克II戰機俯衝發出的尖哨聲,混和爆炸發出的巨大聲響,都讓毗鄰的公共租界裡的殖民駐軍心驚膽顫。

日租界裡雖然修得極堅固,但畢竟不可能每座都造得象海軍司令部大樓般堅固。歷史上淞會戰時的日租界,那是在一二·八事件後,做為入侵南中國的橋頭堡,才開始大規模地加強結構。而這個沒有發生一二·八事變的時代,日本人雖然在暗中建築令其要塞化,但程度遠沒有那個時空那般地高要求。而1935年也不是1937年,對戰爭理解還停留在一戰程度的日本人,對防空的重視也嚴重不足。透過俯衝轟炸的方式落下的炸彈,許多直接擊穿了相對脆弱未經加固天花板,然後在建築內部爆炸,直接將整幢房屋炸塌,並將那些躲在地下室躲避空襲的日本兵直接埋在廢墟下。

這一波持續五分鐘的空襲過後,位於上海市郊野戰機場的六十架波2改跟著飛至,以幾乎擦過屋頂的高度投下大批的汽油燃燒弓單,幾乎將上海日租界所有的建築全部點燃。

經過紅色帝國主義蘇聯和褐色帝國主義德國的雙重調教,今天的紅軍早已不是洋人相象中山溝裡的土包子,雖然還玩不起毛子的大炮兵主義和美帝的空軍制勝,但集全國大半之軍中精華,用於日租界這小小的“一畝三分田”之地,還是能唬得租界裡驕傲自大的東洋人和西洋人狠狠地大吃一驚。

在持續二十分鐘的炮火和空襲準備後,整個虹口租界大都化為燃燒的廢墟。少數還能挺立的建築身上也是千瘡百孔。日本人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虹口租界,在人類科技的力量下,卻只用了二十分鐘就將其化為烏有。

轟炸過後,後方的炮擊停止,前沿陣地的炮擊卻還在繼續。戰線前方,狙擊手壓制對方的火力點,堡壘,火炮抵近目標進行直瞄射擊,在轟擊虹口租界的建築時,前線的攻擊的部隊,甚至將150毫米的重炮推到距目標一千米處,壓低炮口,以直瞄平射法直接轟擊殘餘的建築和火力點。

針對火炮平射的死角,紅軍使用的另外一種曲射武器:透過林漢從法國大量進口的58毫米塹壕炮。這種塹壕炮雖然只有58毫米口徑,使用和迫擊炮相同的曲線射擊法,但發射的炮彈卻是極其兇殘的超口徑120毫米炮彈,與其說是迫擊炮,不如說是臼炮。

該炮的威力極其兇殘,炮彈的裝藥遠遠超過了105毫米的榴彈炮,和150毫米的步兵炮相當甚至微有勝出。唯一的缺點僅僅是射程太近,只有三百米左右,不過在地形複雜城市巷戰中,擁有大量的遮蔽物,這個缺點並不是缺點。這款塹壕炮本就是一戰時為應付西線塹壕而設計的。當時林漢向法國人購買時只出了比買廢鐵高不了多少的價格,唯一讓他不滿的地方是該炮的炮彈奇貴無比,甚至比炮還貴。

現在的紅軍在武漢的兵工廠,已經能自產該炮的炮彈,不過由於技術限制,紅軍填裝的是威力較弱的硝銨炸藥。

當前線的58毫米塹壕炮還在發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