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日本人的設想,這些前期登陸部隊將北進數公里,抵達長江邊上,然後順著長江逆流攻擊,破壞沿岸的岸防炮臺,奪取適合船隻解除安裝的港口。
日本人雖然吃了紅軍空軍的苦頭,但是他們在心裡仍然不願意接受紅軍是一支擁有強大作戰意志軍隊的現實,仍然固執地把第一次干涉的失敗推到“德國空軍”和“蘇聯空軍”的頭上。關東軍在東北一萬多人追著二十幾萬東北軍打的“奇蹟”仍然強烈地影響著陸軍的“馬鹿”們,他們妄想能在上海再次複製一次東北奇蹟。
從七月三十一日下午到八月一日凌晨,日本人在濱海鎮這一帶的遭遇,就和英國人在舟山的遭遇很類似:開始時十分地順利,進入內陸城鎮後,部隊開始受到冷槍冷炮的不斷襲擊,然後就是無處不在地雷的干擾。
比起舟山地區可以事前在住房裡裝好定時火彈,然後砌進牆內,只留個啟動引信在外。在上海這個人口密集區紅軍沒法這麼做,所以日本人在濱海鎮的民居里只是遭遇了各種詭雷,最後只能在野外露宿。
到了晚上,隨著部隊開始夜宿,紅軍事前一直隱藏沒有發作火炮開始發音。在這一個月裡,紅軍派出大量的測繪人員,對上海周圍地區作了精心地測繪標註。不過由於沿海地區是在艦炮的射程範圍內,夜襲使用冷炮戰術時,紅軍依舊象在舟山島上玩過的那般,使用輕型迫擊炮和107毫米火箭炮進行襲擾作戰。
而隨著晚上天氣轉好,上海周邊的幾座前線機場也起飛了大量的波2改夜間轟炸機,在林漢這個人形雷達的指引下,對正在登陸海灘的登陸部隊投下大量的汽油燃燒弓單。
和舟山不同的是,日本人在上海灘周邊的登陸點近在眼前,加上有林漢這個人形雷達的指引。從八月一日凌晨十二點,天氣轉好,適合飛機出動時開始,上海周邊的四座野戰機場,超過一百架次的波2改夜間轟炸機就不斷地頻繁出動,對海灘上的日本登陸部隊輪番轟炸。
紅軍這一炸就是一整個晚上,幾個機場的飛機輪番出動,一直到天色將明時才停止轟炸。有林漢這個人形雷達的監視,紅軍也不怕日本飛機會摸進來空襲。為了方便本方的飛行員在轟炸完畢後返航找對方向,紅軍這邊的幾個野戰機場的跑道上都有意地點亮大燈照明指示。
波2改雖然速度慢,但最大的優勢就是駕駛性極佳,失速速度極低,幾乎無法進入危險的尾旋狀態,駕駛時就象“開汽車一般簡單”,玩夜間轟炸時極為合適。一夜轟炸下來,加上冷槍冷炮的襲擊,日本人在沙灘上傷亡了百餘人,更大的損失卻是在海上,其中一波攻擊的波2改加掛的全是小炸弓單,在林漢的引導下,四十餘架波2改在海上進行了轟炸,空襲了正趁著夜色透過小船冒險登陸的日本部隊。
四十餘架波2改先是在林漢的引導下,在海上投下照明彈,照亮了海面上數十條正朝海灘行進的日本登陸用的小船,然後趁著照明彈提供的光明,低空掠過海面,投下四十枚一百公斤重的炸弓單。
雖然直接命中的只有一發,但其餘的近失彈掀起的巨浪卻浪翻了兩條小船,加上飛機的胡亂掃射造成的損失,當晚的登陸行動,日本人在海上卻足足陣亡了一百五十多人,大部分人都是淹死在海里的。
也因為這一波轟炸,日本人最終停止了趁著夜色冒險登陸的行動。
第186章最憋屈的戰爭
日本人的登陸地點,是上海浦東地區的南部。
這裡的西面與上海的徐彙區、黃浦區、虹口區、楊浦區、寶山區五區隔黃浦江相望,北面與崇明島隔長江相望。
從七月三十一日搶灘登陸開始,到八月一日凌晨,一夜之間,日本人透過冒險行動,先後將四千人的部隊送上岸,其間遭遇紅軍的夜間轟炸和冷槍冷炮以及地雷的襲擊,前後損失了四百多人。
1935年的浦東地區,完全是一片落後農村。與一江之隔的租界相比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蚊蟲和螞蟥,溼地,水墉,爛水田,就是浦東地區的鄉間特色。當日本登陸軍離開海岸線一公里,開始深入內陸時,立刻就感受到了南方中國和東北平原乾燥土地的不同之處。浦東地區的路,全是人類用腳踩出來的泥土路,昨天的大雨過後,一腳踩下,運氣不佳時,甚至整個小腿都會深陷其中。
登陸浦東的日本侵略軍,湊成了一個步兵聯隊的編制。他們隨身攜帶的重武器,只是幾門九二式輕步兵炮,至於坦克什麼的,在取得一個可以解除安裝重型裝備的碼頭前,這是想都別想的事。1935年的日本,並沒有開發出專門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