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2 / 4)

東北方那個叫“泥轟”國家,後來有個人送外號富野光頭的漫畫家,他在一部機器人的漫畫裡,設計了個名叫夏亞的王牌女機師,該機師喜歡將機甲漆成藍色,頭上有角,編號為十三,人稱“藍色有角三倍速”,後來這個稱呼和這個形象成為很經典的漫畫傳奇。

外傳將軍訪談錄和外篇

今年浙江的一位漁民在杭州灣靠近上海海岸五十公里處的海上,撈起了一架編號為201的戰機殘骸,經查這是1935年六月十六日攻擊日本第三艦隊時被擊落的空一師的第二飛行大隊大隊長東方高的座機。聞訊趕來的當地政府在整理飛機殘骸時,從座艙裡清理出部分烈士的遺骸。

杭州灣,從1935年起兩次慘烈的空中絞殺戰後,因為在杭州灣這一帶墜落了太多的戰機,這裡被外國人不約而同地稱為飛機墳場。從1935年十月到第二年二月那長達個五月慘烈的空中絞殺戰結束後不久,英國撤出了中國。

戰爭結束後的六十多年裡,在杭州灣打漁的漁民,每年都會“毫不意外”地在杭州灣裡打撈起各類戰機的殘骸。

聞訊趕來的空軍部隊的人接收了東方高烈士的遺骸,將其隆重地安葬在位於上海的空軍革命烈士墓地。

事隔六十多年,參加過那場空戰的飛行員皆已年過古稀,記者在烈士墓地那兒有幸採訪到參加過這場空戰的唐珏陽中將和樑子曰中將。

以下是採訪記錄。

唐珏陽:1935年十二月五日的第二次上海空戰,是我的第六次實戰出擊。說起來還真是有些丟人,從前我雖然跟著隊長一同出擊過五次,但是那天到了天上,看著對面黑壓壓一片的機群象一堵牆一樣地壓過來時,我當時腦子緊張得一片空白,什麼東西都忘記了。

記者:新手飛行員都會有這樣的毛病,幾百架飛機集中在很小的空域裡互相對沖時,那場景一定很震憾吧?

唐珏陽:是的!我當時完全看呆了。當時我飛的是I16,蘇聯飛機。在蘇聯那邊使用的是兩挺7。62毫米的機槍,不過我從蘇聯把飛機開到中國時,機上沒有武裝,省下來的重量被換成了兩個副油箱以增大航程方便轉場。在中國,德國地勤給我的I16上換裝了報廢的HE51上拆下來的13毫米機槍。

記者:是MG131機槍嗎?

唐珏陽:“對,那機槍火力很猛,彈道很平直,比蘇聯原裝機槍要強大太多了,唯一的缺點就是子彈少了點,我的I16每挺機槍只能配180發子彈。新人飛行員上戰場,一緊張,扳機扣得太緊,幾秒鐘內180發子彈忽地一聲就全打出去了,然後在戰場上就只剩下讓對手追著跑的命了,我在12月五日那天就是這樣(笑),在天上被對方的一架格鬥士咬住了,只能開足馬力,拼命地往本方機場方向逃,那裡有防空陣地,出擊前指揮官告訴我們,被咬住沒辦法擺脫時,就往地上有跑道的地方跑。”

記者:“那架咬住你的飛機後來被防空部隊打下來了?”

唐珏陽:嗯,是的。不過我也被他打中了。左邊的機翼被他的機槍咬下了一大塊,幸好機場跑道就在邊上,我在機場上空轉了一圈,好不容易歪歪扭扭地在跑道上迫降,結果迫降時飛機還拿了大頂,我也受了點輕傷,手腕扭傷,被迫休息了兩個星期才恢復,錯過了那幾天後來的空戰。

記者:那幾天的空戰很慘烈吧?

唐珏陽:“是的。受傷的我當時沒法再上天,只能吊著膀子在機場看著戰友們出擊,返航,再出擊,自己什麼事都做不了。我當時心裡非常地難受,覺得因為自己的無能被打下來還弄壞了飛機,就象對人民犯了重罪一樣。在機場上迎接戰友的飛機時,那些返航的飛機,幾乎每架身上都會帶點傷。有時候雙方殺紅了眼,甚至發生過飛機在天上互撞的情況,我就在機場上空看到一起。杭州灣這一片的空域太小,而那幾天雙方的飛機實在太多。”

記者:杭州灣上空的大規模空戰,總共發生過三次半。半次為日本陸航對浦東的支援空戰,後三次為皇家空軍發動。由於交戰雙方機場相距太近,而飛機密度太高,是人類有史以來“飛機密度”最大的空戰,後來這被收錄在吉尼斯世界記錄。在短短的五個月時間裡,交戰雙方在這狹小的區域共計損失超過兩千架飛機。也正因為密度大,所以在空戰雙方飛機飛行員迴避的空間被壓縮到最少。由於空域狹窄,杭州灣空戰在當時被媒體稱之為兩名槍手拿著手槍在籠子裡互對射。

記者:聽說當時您和李華梅將軍是同一支部隊的,而且還是同一個機場起飛作戰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