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德國戰鬥機將以四架為一個獵殺小隊將其在半途中擊殺。至於從巡洋艦上彈射起飛的水上偵察機,則以兩架戰鬥機為一個小組進行攔截。
在艦隊中“人形雷達”指引下,這次攔截行動非常地順利。下午兩點半,位於後方大艦隊中旗艦伊利莎白女王號上的司令官菲利普斯中將,接到了高速艦隊指揮官,同時也是胡德號艦長霍蘭中將的回電:派出的八架搜尋的飛機全部失去聯絡,在失聯前最後得到的訊息是他們遭受了德國艦載戰鬥機的攔截。
十一月三十日這天,德國人這次攔截行動,導致英國艦隊無法確認德國艦隊的具體位置,追擊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在當日放棄了冒險出動箭魚攻擊機攻擊德國艦隊的想法。
普利普斯中將決定再等一兩天,由各方的情報顯示,這支德國艦隊進入挪威海後,其“自持力”也已到了極限,不可能再長時間地在挪威海上兜圈子玩游擊戰。只要他們還想突入北海“回家”,皇家海軍有得是機會在半途攔住他們,而已經利用這段時間完成了遠端改裝的皇家空軍,到時候也可以派出遠端轟炸機進行空中支援。
關於德國人為何能如此精確地找到偵察的飛機,英國人的普遍看法是他們裝備了新型的“雷達”。
因為在中國戰場遭遇了“看不見的監視整個戰場的眼睛”,英國比歷史上更加重視雷達的開發。早在1939年開戰前,就嘗試著將新研製的雷達安裝在軍艦上進行試驗。在追擊德國襲擊艦隊的過程中,高速艦隊中有一艘輕巡洋艦上就安裝了新式的雷達系統。
該系統能保證英國海軍在深夜裡也能發現四十公里內的敵方艦隻。只是運氣不佳的是,早期的雷達很不穩定而且極脆弱,高速艦隊中唯一的一座雷達,因為北大西洋惡劣的氣候,在三天前就損壞了,至今仍未修復。
當時四點四十分,太陽還未完全下山時,挪威海上的能見度,就已低得和夜晚差不多。這時高速艦隊中的格拉斯哥號輕巡洋艦艦長霍克給胡德號的艦長兼敵前總指揮霍蘭中將發來通訊電報,建議高速艦隊減慢速度,以待後方的主力艦隊跟近,會合。
霍克艦長的理由是:由於速度的差別,高速艦隊現在和主力艦隊的距離已拉大到足足有一百六十公里的距離了。如果照目前的狀況持續下去,到明天天亮,這個距離甚至會拉大到兩百公里以上,一旦遭遇德國襲擊艦隊主力,則後果不堪設想。
而霍克艦長更擔心的,卻是德國艦隊的雷達威脅,以及由此帶來的夜戰威脅。參加中國干涉戰爭,親身體會過“看不見的,監視整個戰場”的“眼睛”的厲害,霍克艦長最擔心的,就是一旦德國人將雷達技術運用在夜間海戰上,那絕對是缺少夜間炮戰能力的皇家海軍的噩夢。
霍克艦長的建議卻被上級一口否定,並被視為杞人憂天。因為在胡德號艦長霍蘭中將看來,德國襲擊艦隊雖然強大,但只是建立在兩艘四萬噸級別的戰列艦主炮的強大上,至於其他的艦隻,在他看來全部不足為懼,尤其是在夜戰中。
皇家海軍此次追獵襲擊艦隊的高速戰艦,除了三艘主力戰巡,一艘航母外,身邊足足跟了十九條巡洋艦。其中重巡洋艦六艘,輕巡洋艦十三艘。白天進行炮戰時,會忌憚對手十六英寸巨炮的威力,但一旦進入夜間作戰,艦炮的作用受到極大的限制。在夜色的掩護下,正是雷擊部隊的大顯身手的時刻。夜戰,反而是皇家海軍最想要的。
此次圍殲德國的襲擊艦隊,所以缺少驅逐艦,主要是現在的英國航運正被德國潛艇弄得焦頭爛額,所有的驅逐艦幾乎都被派出去執行為運輸艦護航的任務了,本土內的驅逐艦極少。少數參加搜尋任務的驅逐艦,在前期的作戰中,不是被對手的航母上的艦載機擊沉,就是因為航程有限,在這種長時間,長距離的“捉迷藏”遊戲中,因為缺油而被迫退出。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德國人開發出了夜間炮戰的技術,而玩夜間雷擊,高速艦隊這兒擁有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德國襲擊艦隊中,主力戰列艦兩艘,航母兩艘,前者在夜戰中戰力大減,後者純為擺設。至於其他七艘戰艦,德意志號也只是一艘萬噸級的袖珍戰列艦,兩艘重巡就足以和其抗衡,至於其餘的六艘輕巡,皆是清一色的防空型輕巡,擁有雷擊能力,但和皇家海軍這邊的十三艘輕巡相比,數量上足足差了一半還要多。
仗著巡洋艦數量上的巨大優勢,別說是夜戰,就算是白天的遭遇戰,霍蘭中將認為自己的艦隊也有資格和德艦一戰。大量巡洋艦上的主炮雖然無法直接摧毀德國主力艦,但一擁而上,上面的輕型火炮足以將對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