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辦公室裡,溫士頓·丘吉爾和他的幕聊們,正臉色鐵青地聽著收音機裡傳出的德國對英廣播。
此番德國襲擊艦隊高調出海,並透過對英無線電廣播了出來,整個英倫三島現在都在這個則訊息而震動萬分。
這樣一支強大的艦隊進入大西洋後意味著什麼,幾個月前那次噩夢英國人已經經歷過一次。當時若不是美國人在關鍵時刻拉了一把,當時的英國政府幾乎支援不下去要同意德國人的和談要求。
但現在呢……
今天的德國對英廣播裡,德國人除了再次高調地宣佈水面艦隊出動的訊息外,同樣也高調地向英國人遞出了“和平的橄欖枝”。
“過去的十個月裡,發生在英國和德國之間的戰爭,完全是一場悲劇的戰爭。”
“德國對波蘭開戰,僅僅只是想收回被一戰時巴黎和約強行割走的但澤,這是一戰後罪惡的巴黎和約對德國殘酷壓迫的惡果所導致。在收回但澤失地後,現在德國軍隊大都已從波蘭撤兵,並在舊地上重建了波蘭共和國。”
所謂的重建波蘭共和國,是指六月份法國戰役結束後,蘇聯和德國在各自的波蘭控制區裡,扶持自己的傀儡建立的兩個新生的“國家”,分別是德國扶持的聯邦波蘭和蘇聯扶持的民主波蘭——這個名字不過是後世西德(聯邦德國)、東德(民主德國)的“波蘭版”而已。
作為蘇德之間避免戰爭的緩衝區,歐洲的墊腳布波蘭,被蘇德兩家一分為二,以滑稽的方式“復活”了。蘇德兩國在第一時間承認了這兩個新生的“東波”和“西波”。而中國也稍遲一點的時間裡承認了這兩個國家。
關於波蘭問題和戰爭起因、責任,不過是老生常談英德互相推託的“老事”,但德國人對英廣播裡透露出來的一股“怪味”,則更讓丘吉爾膽顫心驚。
“英國政府之所以到現在,還不顧一切地延續這場戰爭,完全是英國政府被國內的軍工聯合體綁架的結果。”
“到今天為止,沒有一顆來自德國的炸弓單落到英倫三島的城市頭上,但在過去的兩個星期裡,來自英國空軍的夜間轟炸機,卻多次轟炸了德國的城市。”
“為什麼會這樣?這不僅僅是在前面戰爭的連續失敗中,輸光了褲子的丘吉爾最後的瘋狂,也是站在他背後的英國資本家暗中指使的結果。因為他們希望看到德國空軍對英倫三島狂轟濫炸!不破壞,哪有建造!不摧毀城市,哪裡會有重建,被摧毀的城市重建後,會給建設的資本家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他們指使英國資產階級的走狗反動份子丘吉爾,在德國已經單方面宣佈不攻擊英國城市的情況下,殘暴地對德國人民施加了暴行,妄想借此挑起德國的報復,以轟炸城市對轟炸城市,讓這場本就該結束的戰爭繼續下去……”
廣播所說的轟炸德國,是七月初英國轟炸機襲擊了德國基爾,轟炸的目標是當地的船廠和港口。不過由於德國夜間戰鬥機部隊的有效攔截,當晚僅有少量飛機突入基爾扔下了炸弓單,造成的損失微不足道,卻帶來了十餘人的傷亡。
當時英國空軍攻擊的只是船廠和港口這些軍用設施,但是德國人在對英廣播中卻故意迴避了這一點。丘吉爾當時下令轟炸基爾時,心裡未嘗沒有象德國人所說的,希望引發德國空軍的報復,藉此激發英國平民的“戰爭情緒”讓這場戰爭繼續進行下去。
不過很明顯,德國方面識破了他的用心。比起自己的用心被人識破,真正讓丘吉爾感到恐懼的,是德國對英廣播裡,對這場戰爭定下的格調,這腔調格調,充滿了“布林什維克”主義的氣味,他們不是簡單地把戰爭的責任推到英國政府頭上,而是推到了英國國內的軍工資本家身上。
“不僅僅是現在和德國敵對的英國,就連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這個曾經自稱自由的國家,現在也被軍工資本家所綁架。對於美國的軍工資本家們來說,發生在歐洲的戰爭,是他們夢昧以求的。以摩根、杜邦、洛克菲勒等軍工聯合體構成的美國資本家,他們要想獲得更多的鉅額利潤,最好的方式和手段就是美國也親自下場,參予這場歐洲的戰爭。大家試著想一下,當上千萬的美國士兵走向戰場時,美國政府要花納稅人的錢,為武裝這些士兵和參予這場戰爭開出多大的軍工訂單……”
德國對英廣播裡,充滿了“布林什維克”的味道,差點讓丘吉爾和一干守在收音機前的英國民眾誤以為自己正在收聽的是蘇聯廣播而不是德國廣播。他們不僅把丘吉爾稱為“軍工聯合體的走狗”,就連英國人的“準盟友”,拉偏架的美國人也狠狠地黑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