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中國干涉戰爭時,當時歐洲就有一個傳言:希特勒實際上是一個隱藏得很深的布林什維克份子,現在這份傳言,快要變成真話而不是笑話了。
原本丘吉爾還指望英國死守英倫三島,然後等待局勢的變化——象歷史上的拿破倫戰爭一般,等待德國人熬不住,然後象拿破倫一般頭腦發熱地進攻蘇聯。在沒有穿越者的歷史上,丘吉爾的這份妄想在一年後實現了,但這個被林漢這個最大的變數破壞了的歷史,卻直接朝他最不想看到的分叉駛去。
法國戰役結束後,有近十八萬的英軍被德國俘虜,德國人允許這些被俘軍人的家屬透過中立國前往德國看望他們,並提供了優厚的接待條件——甚至允許英國戰俘和他們的妻子一起“過夜”。這也是德國人為了誘使英國和談玩的小手段之一。德國優待英國戰俘的作法,甚至得到了國際紅十字會的稱讚,以至於國際形象大好。
但是,丘吉爾想看到的,不是一個講“人道主義”的德國,他需要的是一個“殘暴不仁”、“虐殺戰俘”的德國,這樣才能讓英國民眾繼續支援戰爭下去。
更讓丘吉爾感到不安的是,從那些偷渡去德國看望被俘英軍的家屬傳回的訊息,在英國戰俘營中大量出現了來自蘇聯的布林什維克份子。這些會英語的布林什維克份子和德國人“思想工作者”,在戰俘營裡整天向英軍戰俘宣揚布林什維克言論,內容和廣播裡所說的差不多,都把這場戰爭定性為“英國政府為了軍工資本家的利益而發動”的“不義”戰爭。
丘吉爾不怕一個走法西斯和種族主義的德國,卻無比地害怕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