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1 / 4)

就象這第三輪的轟炸,德國攻擊機群切入的時間點,恰好是法國戰鬥機群被驅逐,支援戰鬥機群還來不及趕到戰場的間隙。雖然這個間隙只有五分鐘,但對於德國飛機來說,已經足夠他們做完想做的事了。

“犁地機來了!”

有人尖叫了一起,伴隨著嗡嗡的螺旋漿聲,默菲車長看到東北方向低空飛來了一片黑點,那些黑色的身影是他這半個月來再熟悉不過的HS129反坦克強擊機。

HS129在1935年時在中國戰場初次登場,表現極為出色搶眼。戰後這款強擊機繼續進行改進升級,到1940年時,出現在法國戰場上的HS129,比起初次登陸中國戰場的原型,最大的改變就是升級成了兩臺850馬力的風冷發動機,此外另一個改變,就是根據作戰任務不同,德國人開發出了多種配套的武器元件,可以根據戰鬥目標的不同而臨時更換。

比起1939年十月才匆忙動員開戰的英法聯軍,德國人最大的優勢戰爭準備極其充份,從一開始就將所有的潛力全部發揮了出來。

趴在路邊的一個炸彈坑裡,看著從頭上低空飛過的HS129,默菲又是討厭又是羨慕。

“要是我們也有這樣的強擊機就好了。”

西歐的陸地戰鬥打響後,法國裝甲兵最害怕的對手有兩位。

一位是德國的三號坦克,他們的75毫米四十二倍的坦克炮,可以在六百米內裡輕易地撕開任何一款英法坦克的裝甲,哪怕裝甲最厚的瑪蒂爾德II型坦克或法國的B2坦克,都無法抵擋他們在六百米內“輕輕”地一擊。而英法聯軍的坦克,無論是英國坦克的2磅炮(大約四十毫米)或法軍的47毫米坦克炮,哪怕抵近到一百米的距離,都很難擊穿3號坦克的60毫米厚/60度傾角的正面裝甲,只有從側面或背後攻擊才有可能。

在比利時戰場上,英法聯軍的坦克部隊和德國B集團軍的坦克叢集幾次交手,都在這款二十五噸級的3號坦克面前吃了大虧。(省得有人看書不認真忘記了前面的劇情,再說明一下,這個位面由於穿越者影響,德國人沒有同時開發15噸的3號坦克和20噸的4號坦克,而是直接開發22噸級的坦克,然後升級成25噸級別,由於只開發一個級別,所以排序前進了一位,由四號變成了三號)。

三號坦克可以說是將攻擊、防禦、機動性坦克最重要的三圍指標完美的融為一體。西歐陸地戰爭一打響,和他們正面對抗的英法坦克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而現役的英法兩國的反坦克炮,此時不是40毫米左右的兩磅炮,就是28毫米這種更坑爹的小口徑(這是法國的步兵用反坦克炮),在三號坦克面前全成了“敲門環”。

而德軍中另一款令英法陸軍懼怕不已的武器,就是這種兩發動機的HS129。

HS129機腹上掛的40毫米的反坦克航炮,是為了對付未來東線的T34狂潮而準備的,用來打西線的英法坦克本就有些大材小用了。三月份的挪威戰役結束時,德軍在挪威繳獲了一批英國的瑪蒂爾德II型坦克。身為穿越者的林漢和漢娜,知道它是未來半年裡英法兩國能拿得出來的防禦最強的坦克了。送回德國本土進行測試時,軍方發現這款坦克正面裝甲雖然極厚,但頂部裝甲較薄,哪怕是裝在機頭威力較弱的MK103機炮,使用特製的鎢芯穿甲彈頭後,對其也有極佳的打擊效果。

西線戰鬥爆發時,出於保守的想法,最初這款反坦克強擊機機腹上是吊掛著一門40毫米的反坦克炮,威力過盛的他們打起英法坦克更是“火力過剩”,基本都是“一發入魂”。而幾天的實戰過後,德國人發現舊式的MK103的30毫米航空機炮,即使不用昂貴的鎢芯彈頭,使用普通金屬彈頭攻頂時對英法坦克也有很好的作戰效果後,終於決定暫時將40毫米反坦克航炮拆除減重。

減重之後的HS129速度增加了三十公里,其在對地攻擊後能更快地撤離危機四伏的戰場。幾乎所有在法國上空呼嘯的HS129都拆除了腹部掛載的40毫米反坦克炮,換之以六發60毫米的航空火箭彈或掛上一枚250公斤重的炸彈。

今天針對法國第三坦克師的攻擊時,HS129就是這樣的配製。HS129從頭頂飛過時,對於默菲這樣趴在彈坑裡躲避空襲的“步兵”不屑一顧,對著他那輛冒著黑煙受傷的坦克也沒有興趣。他們只顧追擊著那些還能行動的坦克。

此時的法國第三坦克師,還沒有從遭受第二次空襲中回過勁來,緊接著就遭遇了第三次空襲。

天空中,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