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南海的“視窗”以及汶萊這個油田,為此甚至不惜和英國在這裡打上一仗,要她早點作好放棄這兒的準備。
這幾年裡,無論是中國蘇聯或者德國,都還在調理國家的內政與工業,正處於“長肌肉”階段,暫時不會在國際上給英國人找事。但英國人的好日子不會持續很久。
英國人在中東的勢力和對東南亞的水道控制,都擋住了中蘇德三家的路,無論哪一家,都不想看到英國人繼續在這兒吃獨食。尤其是中東,為了這裡的石油,其他四大流氓,哪怕是和英國有傳統友誼的日本,都不可能允許英國人一家控制這個世界未來的油管和東南亞水道。
四家中,中國特點是雖然底蘊深厚(指有六億人口和廣大的國土),最大的缺點卻是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而日本的情況和中國正相反。對此林漢的四女兒大和撫子心中有數,所以她赤化日本後,極力地和中國修好,就是想和中國抱團取暖以便能在將來在中東問題上分一杯羹。
“中日同文同種,建立中日聯盟”,這是李華梅化身大和撫子後給日本製定的未來五十年的外交大方向,李華梅離開後,她的“女兒”真·大和撫子,同樣也認同李華梅的這個觀點。大和撫子很清楚,在東亞,日本只有和中國聯盟才能分到湯肉。美國現在和日本已是世仇死敵了,而英國人把自己的殖民地皆視為禁臠,想要在外面刮出油水來,唯有和中國聯手而不是對抗才有機會。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趕走了野心十足的美國後,現在中蘇德日四家,皆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到了英國身上。無論如何,四家都不容許英國人在未來獨佔中東的石油利益。
昨天還是站在一起共同對付白頭鷹的戰友,今天就開始互相做手腳準備黑刀,這就是國際政治,國家大戰略。
不過1947到1948年,這四家暫時都還處在“佈局”時期,東南亞暫時“太平無事”,而這個時期,英德蘇三國,都正在聯手做一件“大事”,一件“政治正確”的大事——那就是在耶路撒冷地區,建立一個純粹的基督教國家。
以色列要建國了。
神聖衝擊後,對於德、英、蘇三家來說,他們打著上帝的旗號,弄死了自己看不順眼的歐洲天主教,並在這過程中假上帝之名,撈取了大量的好處。但是“上帝”的發源地,耶路撒冷居然還存在著大量的“異教徒”教堂,這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
於是,耶路撒冷的宗教聖地的地位,在這時就顯得無比重要了。
1943年三家首腦進行暗中勾通後,決定在這裡為以色列人建個國。
排猶,從來不是德國一家的專利,而是歐洲幾百年來的“常事”。只不過是歷史上小鬍子同學玩得比較大又倒黴地被大家抓了當成典型,然後才出名的。
在巴勒斯坦地區,巴勒斯坦那邊的猶太人聚居區是很早就有的。19世紀中期猶太人開始第一次迴歸潮,在1878年,在巴勒斯坦的佩塔提克瓦出現了第一個大型的猶太人農場殖民區,猶太人從奧斯曼帝國和阿拉伯人手中購買土地並且定居。
到了十九世紀末,出現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錫安主義運動),這個運動的發展推動了第二次迴歸浪潮(1904~1914年),約有四萬名猶太人返回定居。著名的《貝爾福宣言》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
而神聖衝擊後,在三國政府的暗中支援鼓動下,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的活動就更加頻繁。三國政府高層,都很樂意看到,透過幫助猶太人在這一地區建國,一方面“解決”自己國內討厭的猶太人問題,同時又可以完成將耶路撒冷拉到“上帝的旗幟”下這個“政治正確”的任務,同時還可以藉助猶太人之手來吸仇恨,不必中東地區的本土宗教正面衝突,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神聖衝擊開始後,在各方勢力地暗中鼓動下,“猶太人家園計劃”正如火如塗地在全世界展開著。“以色列自治邦”的很快在國際政治舞臺上響了起來。
阿爾託利婭和漢娜都知道歷史未來,知道中東的重要性,他們都需要在這兒養一條能方便自己未來在此“榨油”的狗。在他們看來,歷史上有過的那個以色列國,雖然“短小精悍”,但國土面積還是太小,戰略緩衝餘地不夠,必須更大,更強,方能更能地幫他們“吸仇恨”。
於是,邪惡英國殖民帝國主義國家和同樣邪惡的褐色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德國,在這事上首先眉來眼去地勾搭起來。在兩次阿姆斯特丹會談時,英德雙方在這問題上進行了極深入地“交流”,雙方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必須幫這個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