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部分(1 / 4)

而日本的這種“紅不紅,白不白”的變色方式,同樣也影響了蘇聯的亞洲政策。

日本變色後,遠東的勢力平衡被打破了。如何建立新的平衡點,同樣也是現在的斯大林要考慮的問題。

雖然蘇聯逃過了二戰大劫,但蘇聯在東邊,卻多了一個提前崛起,日漸強大的中國。對於繼承了沙俄遺產的蘇聯來說,從中國身上吞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蘇聯,一直有著心結。昔日解放東北時,助戰的蘇聯紅軍故意不攻入朝鮮,本就有藉助日本壓制中國的因素。

而一旦朝鮮復國成功,日本勢力被逐出大陸,遠東的中蘇日三角平衡,就要被打破了。

第523章中日友好靠棒子

1948年一月一日,第二任新中國的領導在北京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

這一天,進入天安門廣場,組成裝甲兵方陣的,是整整48輛47式坦克——因為其是1947年定型量產而得名。

該型坦克,是德國現役的主戰坦克E50的中國版,其標準重量為36噸,五對負重輪,扭杆懸掛,主炮為一門105毫米/50倍線膛炮,其一出場,就讓應邀觀摩的蘇聯軍方代表瞪圓了眼睛。

在1947年時,蘇聯紅軍也開始了下一代新式坦克量產換裝工作,該型坦克正是歷史上著名的T54坦克,使用100毫米口徑的坦克炮,標準重量差不多也3噸左右。蘇聯人鬱悶的發現,東方的“中國小弟”,其主戰坦克的主炮口徑居然超過了蘇聯坦克。

雖然蘇聯紅軍自己,還擁有使用122毫米坦克炮的IS斯大林重型坦克系列,但是主戰坦克的火炮口徑居然輸給了中國人,這讓蘇聯軍方心裡很是不爽。

47式坦克是由德國方面的開發的E50坦克的簡化版,德國陸軍自己裝備的E50坦克,標準全重高達四十三噸,使用相同的坦克炮,安裝有垂直穩定瞄準儀,備彈42發。之所以噸位比中國的多出七噸之多,主要原因是E50是47式的改進升級版。

E50的前身,德國的4號坦克,使用截短炮管的,88毫米/52倍坦克炮,其戰鬥全重34噸。不過該型坦克只是過渡產品,只生產了五百多輛就被更先進的E50取代。

所以更新換代如此之快,一是德國在戰後迅速和英國修好,加上與蘇聯的緊張關係改善,德國在東西線戰略形勢“從來沒有象現在這般好”。二則是漢娜只是把三十噸級別的四號坦克視為開發下一代四十噸級坦克的“過渡產品”,原本就沒有想大批次生產。三則是四號坦克的開發過程中,在漢娜的強力干涉下,完全是按蘇聯人開發坦克的思路開發的。四號坦克坦克雖然紙面上的效能極出色,但人機工程很不佳,車內空間狹窄,人高馬大的德國坦克兵坐進去實在難受異常,很受坦克兵的詬病。

1943年後,新中國開始大量地引進行德國技術和裝置嘗試生產三十噸級的坦克。在德國坦克兵眼中詬病連連的四號坦克,在中方這兒卻好評如潮,東方人相對矮小的體型很適合該型坦克,而後決定引進其生產線。

當時林漢更看中的是E50,不過E50屬於40噸級坦克範疇,生產難度更大,就連德國自己也才是新產品,不可能當時就賣給中國。本著先談有,再談精的原則,最後還是引進了這款四號坦克的改進型,名為E36的坦克。

1944年後,漢娜期待E戰車計劃開始實施。這時,隨著英德關係改善,和英國進行了技術交換後,尤其是得到了讓德國人眼饞不已的制炮技術後,坦克設計師成功地開發出了新一代使用105毫米坦克炮E50坦克。E50坦克是在四號坦克的基礎上再開發的,其零件和四號坦克的通用度高達百分六十。和四號坦克相比,主要的改進是加大車內空間以改善乘座舒適性,而車體長度稍有放大,同坦克炮口徑也放大,其車內備彈43發。

而在此之前,在林漢要求下,德國設計師將舊有的四號坦克進行改進,體重增加到36噸,重新設計炮塔座圈以便能使用和E50相同的坦克炮。

德國方面把這款改進後的四號坦克稱為E36,但實際上德國陸軍並沒有大量裝備,只是將一個坦克加強營約十二輛的四號坦克按這個標準進行了改進用於測試。但其生產圖紙和生產線以及模具,卻全部打包賣到了中國,交由中國馬鞍山的東方紅坦克廠生產。

在德國技術師相助下,1947年後,中國方面用兩年多的時間消化吃透了全部的技術,終於可以自己自行生產。

和德國裝備的E50坦克相比,47式坦克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