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駛方向最近的距離,反而有意地繞道以拉遠距離。
利用夜戰殲滅英國艦隊的計劃,已經因為托維司令的及時變向而破產,德國海軍現在正在採用第二套作戰方案。
先控制好和英艦的距離,等待天明。天明之後,立刻出動海軍航空兵發動空襲,削弱英國戰艦主力後,再用逼近他進行近距離的炮戰“收屍”。
當夜,當發現本方的雷達象卑爾根之戰時一般,再次遭遇強烈的干擾時,托維司令命令數艘驅逐艦脫離編隊,朝德艦所在的大至方位駛去,用最原始的方法進行目測搜尋。
英艦的舉動很快被漢娜感知得一清二楚。
逆天的戰場局勢感知能力,是德國海軍倚之和優勢英國海軍對抗的最大本錢。漢娜和雷德爾哪裡能容忍英國人和他們“共享”戰場情報權。很快,德國艦隊這邊也派出數艦艘輕巡艦配合驅逐艦前往攔截。
德國人的攔截艦隊和英國人搜尋艦隊,很快在照明彈的照射下遭遇。
深知德國人雷達優勢的英國人,從開始就將自己定位在“弱勢”的一方,早早地就不停地朝空中打出大量的照明彈,在空中徐徐落下的閃光白色人造物的相助,很快他們就發現了正不懷好意逼近的對手。
激烈的炮戰隨即暴發。
第275章前方和後方
寒風凜冽,惡浪滔天。
英國艦隊派出確認德國艦隊具體方向的偵察艦隊,和德方派出攔截快速艦隊遭遇。
有過挪威海戰的前例後,現在英國人再也不敢輕易地在夜間派出巡洋艦執行偵察任務,僅能以體積小,機動性更好的驅逐艦充數——更何況慘遭重創的皇家海軍,手中的巡洋艦也殘餘不多,加上需要在地中海和遠東維持一定數量的存在,以及追殺正在三大洋裡囂張破壞的德國偽裝襲擊艦。現在的本土艦隊,能出動的巡洋艦也僅有十二艘而已。比起巔峰時的皇家海軍在全球擁有五十多艘輕、重巡洋艦的龐大存在,如今的他們可謂落魄到了極點。
此番夜間索敵,英國海軍極小氣地派出了四艘驅逐艦和兩艘輕巡洋艦擔任偵察任務,驅逐艦在前,巡洋艦在後方壓陣。
在這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德方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隨時知道對手一舉一動地具體動向。
掌握了戰場制資訊權,就掌握了戰鬥的節奏。
英軍剛開始行動,其動作就在沙恩霍斯特號上的海圖室的牆上被清晰地標示出來。知道英軍具體動向的德國人,可以大膽地隨便調動輔助艦隻進行攔截。
很快,以兩艘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為首,四條輕巡洋艦,外加六艘IV型驅逐艦立刻出列,前往攔截。
四十分鐘後,海上響起了猛烈的炮擊聲。
以德意志號為首的機動艦隊隔著兩萬米的距離開始開火,圍攻胡亂打著照明彈索敵的英國驅逐艦。
由於有艦魂幫助提供火炮的校正資料,所以德艦的炮術同樣是違背尋常炮戰教條,執行的是多艘戰艦聯手炮擊同一個目標,而不是分散針對多個目標。
如果是用凡人肉眼觀測提供校射資料,由於圍攻的艦隻太多會發生無法判定是哪艘射出的炮彈的情況,反而影響整體的命中率,但對艦魂來這卻不是問題。
林漢和漢娜,一人負責針對一艘英艦,兩人各指揮數艘德艦圍攻一艘英國驅逐艦。
現在的德國海軍中的巡洋艦,數量上和英軍相同,同為十二艘。只不過皆是輕巡洋艦。只有兩種主力火炮,一種是安裝在防空巡洋艦的上主力火炮,即128毫米/45倍的高平兩用炮,另一款則是戰前才研製成功的155毫米/50倍重型艦炮。
除此之外,德國海軍擁有兩艘“最強”的萬噸級戰艦初珍戰列艦,283毫米主炮的威力,遠勝英國重巡的八英寸寸(203毫米)。在輔助艦隻上,今夜之戰,德國海軍反而佔了微弱的上風。
而此次出擊,出於保守的心態,托維司令僅令只是派出少量輕巡洋壓陣,驅逐艦探路。
在距主力艦約二十公里外的海面上,隨著一聲淒厲急促的警報聲響起,執行攔截任務的德意志號袖珍戰列艦,其前後主炮塔的炮皆接收到來射擊指揮中心發出來射擊單元。
“敵艦距離21000米整,角度145。”
數秒後,德意志號袖珍艦上高高揚起的炮口開始發出震天的轟鳴。
兩萬米是二萬時戰列艦交火時的普遍距離,不過對於八英寸以下的中口徑火炮來說,兩萬米的距離彈道偏移極大。在這個距離上,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