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首先要確認的問題,他決定了英國未來的戰略方向。
到目前為止,英國人還在美、德之間分不清。
林漢明白英國人的心態,所以在他的提議下,漢娜才主動提出了降低德國海軍的配額標準,讓美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一點。
英德聯合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一事上,漢娜並不急。她相信隨著美國航母象下餃子一般地,以一個月一艘的速度下水,最多拖到1945下半年,英國人就要著急了。
所以在這事上,她還可以慢慢地等待著。
英德之間互相靠攏的時候,美國也不是一無所知,毫無作為。
1943年六月初,得到風聲和杜威總統派出特使訪問英國,想對英國人作出“安撫”,以平息英美之間的潛在矛盾,以避免最糟糕的情況出現。
為了討好英國人,美國政府向英國開出了大筆和軍事訂單——主要是求購優質鍋爐和蒸汽輪機。如今美國瘋狂地大爆軍艦,國內的動力系統產能也有些跟不上,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想借此向英國示好。
不僅如此,美國政府還“主動”地提出接受早已被英國單方廢除的《英美華盛頓協議》,承諾打敗日本後美國不會進一步地西進云云,不僅如此,美國政府還同意向英國開放市場,提高英國商品在美國的出口份額。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國國內的經濟情況有所好轉,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歸功於來自美國的大量訂單。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對比一下三年前歐洲戰爭時美國對英國的搶劫,時間才過三年,英美之間的關係又掉轉過來了。
現在在英國,不是沒有一批拿了美國好處的人,在替英美聯合說好話,反對英德靠攏。不過在這過程中,阿爾託利婭的意見就起了極大的作用。
當時正在印度“跳大神”的她,透過電報問了首相兩個問題:
“照目前的情況發展下去,到1946年後,美國海軍的實力,會是我國的幾倍?”
“大英帝國,願意相信海軍實力是我國幾倍的美國海軍,戰後會老老實實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