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但艦隊裡還跟著一票的二十二節左右的條約舊艦,受此拖累,整個艦隊其實只能以十六節的經濟速度在海上航行。速度並不快。
這支以十六節速度行駛的龐大艦隊,除了十四艘主力戰列艦,四艘航母外,還包括了二十四條巡洋艦和六十艘驅逐艦。
二十二日凌晨三點,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大和號戰列艦,已悄悄地出現在美國太平洋艦隊西北方約五十海里處。
考慮到大和級戰列艦龐大的身軀的因素,以1942年雷達技術,五十海里是夜間靠近美國艦隊不會被雷達提前發現的極限距離。
跟在大和號戰列艦身後的,是其姐妹艦,剛剛下水服役還不到一個月的信濃號戰列艦。
受沙恩級戰列艦影響,大和號戰列艦的指揮中心,也是被設在海圖室裡,甚至連海圖室裡的佈局都和沙恩霍斯特號十分接近。
在一面作為海戰形勢圖使用鋼牆上,如今嵌滿了可移動鋼製戰艦模型,代表太平洋艦隊的模型被漆成了藍色,代表日本聯合艦隊的模型則被漆成了紅色。牆上模型的位置,隨著雙方艦隻的移動情況,正不斷做出相應的修正。
海圖室裡,燈火通明,聯合艦隊的最高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也在海圖室,上百名作戰參謀正根據戰場形勢圖上的雙方艦隻的位置協調戰場上日方各艦的行動,然後透過燈光通訊通知其他各艦作出調整。
李華梅現在就寄靈在大和號上,她的姐姐喀秋莎此時卻已和她分離,寄靈到了她的身體信濃號上。
對日本聯合艦隊的新造戰列艦侵蝕,每次都是李華梅和喀秋莎共同進行的,所以兩人可以對那些被侵蝕後的戰艦隨意寄靈,大和信濃都可以交換寄靈,並不會被戰艦排斥。李華梅和喀秋莎分離後,兩人的能力立刻大大縮水,只有合體狀態時的三成左右。
之所以兩人現在分離作戰,則是為了更好地發揮信濃號戰列艦的戰力。至於兩人分離後,能力下降問題倒不是問題,因為兩女的“父親”的林漢,也早在聯合艦隊離開日本前,就悄悄地透過“大和撫子”,以合體的方式進入了大和號。現在的他正以和李華梅“合體”的“扶他”狀態,指揮著這場海戰。
李華梅雖然失去了喀秋莎,由於有林漢加盟相助,能力不降反升,以大和號戰列艦為中心,半徑超過兩百公里戰場雙方戰艦的一舉一動全在她的把握之中。
由於和林漢合體,此時的李華梅外貌模樣已完全大變,當然不能公然再出現在日本人面前。不過這個問題並沒有引起日本人的懷疑,因為李華梅向山本五十六解釋到,因為她分出了一個分身投影到了“信濃號”戰列艦上,導致自己現在不能以真身現身。
仗著艦靈的戰場把握能力,早早地確定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行動路線,早在一個小時半小時前,以大和級戰列艦為主力的聯合艦隊八艘主力戰艦:大和、信濃、陸奧、長門,四艘戰列艦,以及金剛、榛名、霧島、比睿這四艘戰列艦巡洋,已提前進入預定的戰場,恭候太平洋艦隊一步一步地落入陷阱。
鋼牆上的戰場局勢圖上,代表太平艦隊艦隻模型正不斷地向西移動著,有整整八條漆成紅色的潛水艇,恰恰就堵在這群移動的模型佇列航線上。
第368章噩夢開始
六月二十二日的時候,位於赤道附近的關島海域,太陽昇起的時間是當地時間六點左右。不過因為海洋特珠的環境,五點半時,天空的能見度就有所好轉。
依照制定好的作戰方案,日本聯合艦隊計劃在凌晨三點半左右發動總攻。但實上太平洋上的第一場戰鬥,卻在凌晨兩點就開始了。
戰鬥在數艘日本驅逐艦和一艘美國潛水艇之間發生。
這艘美國潛艇隸屬於太平洋艦隊,其執行的是戰備巡航,偵察任務。當晚兩點時他正浮在水面上航行(二戰時的潛艇只有白天和戰鬥時才潛行,夜間都是浮上水面航行的)。
漢娜寄靈的出雲號巡洋艦發現了這條三十海里外的美國潛艇,在她的指示下,數艘日本驅逐艦悄悄地靠上去,在四千米外突然打亮大燈,然後一陣炮火猛轟,半分鐘內,該艇連吃了十餘發炮彈,艇身大破,最後重傷被俘,艇上成員這也是太平洋戰爭中第一批被俘的美國海軍士兵。
到六月二十二日凌晨三點十五分,此時的洋麵還是漆黑一片。太平洋艦隊中大多數的官兵都還在夢鄉中。
這時艦隊中的無線電監聽員,突然監聽到了一串長長的無線電文,持續了近三分鐘才消失。
時值凌晨,熬了一夜的值班監聽員,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