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2 / 4)

通。

相比之下,何應欽身為常凱申之後的黃埔軍校第二人,對軍方的影響力就要比汪大得多。只是,他的這份影響力和控制力,和常凱申相比,又差了很多。常凱申手下的軍隊軍頭,其勢力核心就是黃埔系,又以和他同鄉的江浙系最得重用。陳誠,顧祝同,劉峙才是他的心腹,至於何應欽,由於常凱申第一次下野前他壓錯了注,其“黃埔系第二人”又十分地令常忌諱,其地位雖高,手中的實權並不太多。

常凱申遇刺後,以陳誠、顧祝同、劉峙為首黃埔江浙系的成員開始抱團,待價而沽。這三人本就是常凱申最寵幸重用的,平日裡對何或許尊重,但未得常凱申的允許,何應欽根本調動不了三人,何應欽想讓這三人象對蔣一樣地對他忠心耿耿,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但是在常凱申死後,何應欽卻一夜之間成了英美甚至日本人眼中的香餑餑。第三次圍剿還未結束,常凱申還未下葬,他的在南昌警備司令部就快被三國的特使踩破了門檻。而江浙財閥買辦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也對他遞出了橄欖枝。

此外另一個有力入主南京國民政府的人卻是身在北平的張少帥。在常凱申遇刺,南京國民政府暫時群龍無首,散沙一盤的情況下,張學良的東北軍無疑是舉足輕重的重要力量。只是此時的張學良,卻被林漢的那三發炮彈炸得少爺脾氣上來了,雖然日本人不停地派特使解釋,以及鼓動張揮軍南下,飲馬長江。但緊接著熙洽的死,卻讓張對日本人的野心更加警惕,不管日本人怎麼鼓動,他就是按兵不動——林漢的那一炸,抹掉了熙洽這個“帶路黨”做的髒事,令其得以“清白”地死去。

常凱申一死,國內最高興的人當屬各路軍閥,此外幾年前中原大戰時被常凱申用“銀彈”擊倒投蔣的石友三之流,這時同樣也很高興,常凱申一去,這些常手下的雜牌軍非嫡系部隊,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各方勢拉攏的物件,這些沒有節操的軍頭們發現自己又可以再賣一次。

九月的中國政局,紛紛擾擾一團漿糊,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到了十月初,政局終於逐漸明朗化。何應欽在英、美、日三方的共同支援,加上江浙財團的有限支援下,終於成功接替常凱申的位置成為名義上的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執掌常系大權。只是他這個總司令當得要比常凱申鬱悶得多,常凱申勢力的核心黃埔江浙系的那幫人,卻在這期間和宋子文,孔祥熙為代表的江浙財團勾搭在了一起,有槍有兵有財的他們,對於這位新任的何總司令,態度也僅維持表面的尊敬,更聯起手來逼得何不得不將幾個重要的職務分給他們。至於常凱申這些年用“銀彈”擊倒收編的各路軍閥的雜牌軍,經過這二十多天的叫賣,也找到了各自的新東家。而他的對手汪精衛雖然無兵權,但政治資本卻比何應欽豐厚,仗著副總裁的身份,在常凱申亡故後,還是撈到了不少好處。接替了常凱申位置的何應欽,手中的權力比起前任縮水了大半。

此時的南京國民政府,比任何時候都要衰弱。周邊的軍閥看在眼裡,也都開始蠢蠢欲動。只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應欽領導下的前常系軍閥,雖然因為常凱申之死而四分五裂,但先前江浙財團手中的“銀彈”威力實在驚人,東北的張少帥又被日本人纏住無法抽手,閻錫山和李宗仁等軍閥對“銀彈”的威力深有體會,誰都不願意第一個點燃戰火,家家都是處於觀望看熱鬧的狀態。

時間進入十月,中國的局勢,隨著何應欽的上臺,似有日漸平穩的跡像。

日本人開始坐不住了,而比日本人更坐不住的,則是德國人,是小鬍子和漢娜這夥戰爭狂。

因為林漢的掀桌子攪局,日本人並沒有按歷史上那樣按時發動“九一八”事變,使得漢娜花大了大力氣在奉天佈局,準備趁亂搶劫奉天銀行的計劃落了空。整個九月,她和被派到中國的黨衛軍特種兵們全都被迫裝模作樣地在奉天的工地上無所事事地吃灰。雖然漢娜也堅信日本人一定會對奉天發動攻擊,但這個時間點,她卻已無從把握。

相比之下,林漢的心情卻很好,這段時間他以留學德國海外歸僑的身份,頻頻出入奉天大學進行演講、售書以及進行各類交際活動。

林漢出的書,名字叫“強國的崛起”,內容是盜版後世中國著名專題記錄片《大國崛起》的內容,滲入漢娜和他自己收集到的各種歷史資料匯總、理解後的產物。此書早在他回國之前剛剛在德國寫好、印好,按林漢的計劃,他歸國之後,如果無法阻止九一八發生,那就在九一八後趁著這個時機發行此書,為自己“揚名”,藉此吸引大批愛國青年學生加入他的麾下招集人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