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如果九一八被阻止推遲了,這書也一樣會在這個時間發行,為他揚名。
林漢有錢,他雖然身在奉天,書卻透過手下渠道在全國各個大學以贈送的方式免費發放,很快就引起了轟動。國內許多大學都對他發出了邀請前往演講,只是林漢為了奉天大學裡的學生,不想脫身。
在林漢看來,奉天銀行的黃金,他是無法保住的,但奉天大學裡的學生,卻是比黃金還要珍貴的無價之寶。一旦九一八爆發,這些學生全成了失去家園的“流亡者”,無論是讓他們落入日本人手中或者在國內流亡,都是最大的浪費。但是如果能將這些人組織起來,控制在自己手中,那就是自己將來舉事時最珍貴的人才基礎。
來到奉天后的二十多天時間裡,林漢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奉天大學,和學校裡的學生廝混在一起。至於奉天城外日軍的動向,自有漢娜和她帶來的德國人去注意。這些日子,漢娜是望穿秋水地在盼著柳條湖炸藥一響,她好帶人去搶奉天銀行。而林漢則好整以瑕地在學校裡當“先生”,一邊藉著對學生講述西方各強國崛起的歷史過程夾帶他的各種私貨,一邊留意著學生中各種人材。
林漢除了講課外,還大把地捐錢助學,各方討好,所以在校內從校長到老師再到學生,都很歡迎他這個年齡剛過三十的“海歸”。遊走在校園裡時,林漢使用的是自己前世的面孔。穿越前,林漢剛剛過了三十二歲的生日。在他回國之前,林漢透過關係,讓基爾大學的校長給他開了一張基爾大學的畢業證書,並偽造了一份在基爾大學就讀的檔案,給自己蒙上了一層“名校畢業生”的光環。
林漢在奉天大學裡也不是孤身一人在行動,這段日子,吳少雨帶著十幾名南洋華僑的學生也來到了奉天,這些人是林漢這一年來精心培養的骨幹。由於年紀相近,他們很快和大學裡的學生融成一團。
當時間進入十月後,林漢在學生中的聲望越來越高,久盼柳條湖的爆炸聲不可得的漢娜,她的火氣也越來越大。
但是,在十月八號這一天,隨著一發二百四十毫米的榴彈落在北大營,一切都改變了。
該來的,終究會來,林漢的努力,只不過讓九一八,推遲了二十天發生。
第34章十月八日(1)
隨著時間進入十月,奉天的氣溫逐漸開始轉涼,漢娜心中的火氣,卻隨著氣溫的降低不斷升高。和她一樣火氣升高的,是策劃了九一八的石原莞爾。
隨著何應欽當上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統領常系人馬,中國的政局開始明朗化。各方的軍閥勢力你看我,我看你,誰都不願意先當出頭鳥挑戰衰弱的常系。而英美兩國為了各自的利益這時也聯起手來,大開空頭支票,在外交和宣傳上給予何應欽“嘴炮”支援,有英美在背後背書,東京方面也無法誘使何應欽簽下類似《二十一條》之類的條約,另一方面東北的張學良也是油鹽不進,任日本特使怎麼鼓動他就是按兵不動。
中國的形勢開始朝日本人不想看到的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急攻”的聲音又漸漸大了起來,而這段時間,不甘心的石原莞爾在奉天城外的關東軍駐軍中不停地遊說串聯下,“獨走”之風再起。
但真正點燃戰爭導火索的人,不是石原莞爾,而是漢娜。
1931年十月六日凌晨,奉天的一間貨倉突然發生大火,燒燬了一大堆物資。該貨倉隸屬於滿鐵(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倉庫老闆和幾名日系職員,在大火中身亡。事後清理現場時,從屍體上發現了刀傷的痕跡。
而做這一切的人,正是漢娜指使的黨衛軍特種兵。
既然“九一八”不肯“按時而至”,那就製造新的藉口給日本人送去,讓他們發動新的九一八,而這一切都是瞞著林漢進行的。
案件發生後,正為進攻奉天找不到藉口的石原莞爾一夥人頓時大喜,真是嗑睡有人送枕頭。
當日,關東軍駐奉天特使對留守的張作相發出通告,限其在二十四小時,也就是十月七日十二點前破案交出兇手,否則關東軍就要派出大軍進入奉天進行“護僑”行動。
但這怎麼可能?
到了十月七日十二點,在中方的交涉下,日方勉強同意再延長二十四小時,但這只是障眼法。以板垣徵四郎為首的關東軍中下層,此時已鐵了心要獨走。對於關東軍的中下級軍官來說,蠶食和緩攻中國雖然是個穩妥的“好政策”,但功勞卻都是被上層得去,而獨走式地自行其事,造成既成事實的鯨吞與急攻,卻更符合這幫被軍國主義思想洗腦的陸軍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