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迎接一下。”
鄭世安想到這裡,頗感無奈的站起來,對鄭言慶說道。
言慶應了一聲,起身隨著鄭世安一同走出營地。就見張仲堅站在距離馬車十步之遙的地方,博領大衫,氣度非凡。
“打攪老大人!”
張仲堅氣度豪邁,但卻溫文爾雅。若非相貌粗豪,倒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人物。
他命人抬來了幾個食匣,還有十個酒甕。
“小侄也曾聽聞家父提起老大人姓名,說老大人是鄭將軍的左膀右臂。
相見不如偶遇,小侄這邊做了幾張古樓子,還有幾瓿烏程若下,權作覲見之禮。”
古樓子,又名巨胡餅,是隋唐時期的一種食物。
具體做法是,切一斤羊肉,均勻的分佈在一張大胡餅中間,然後在餅和羊肉間加入胡椒和豆豉之類的調味料,用油酥滋潤。放在火上反覆燎烤,待羊肉半熟,即可食用。這種巨胡餅,和後世的燒餅夾肉很是相似,吃起來很肥膩,但很美味。
言慶在滎陽的時候,也吃過這種食物,只是覺得膩了些,口感不錯。
至於烏程若下,則是當時在江南頗為有名的一種黃酒。據說,楊廣在江都時,最愛的就是這種黃酒。看樣子,揚州張季齡和太子楊廣之間的關係,恐怕不比尋常。
鄭言慶有些佩服鄭世安了!
如果鄭世安懈怠半分,說不定就會引起鄭家和張季齡之間的矛盾。
正如鄭世安所說,鄭家不會害怕張季齡,但惹上一身腥臊,終歸不是一件美事。
而且,看著張仲堅那赤紅虯髯,鄭言慶感覺有些眼熟。
張仲堅的身後,還跟著兩個男子。一個是布衣粗衫,年紀在三四十左右,頗有出世風姿;而另一個年紀不打,也就是二十出頭的樣子,面色黝黑,形容沉穩。
張仲堅介紹道:“這兩位是我在途中結識的好友。
這一位是孫思邈孫先生;這位小兄弟叫杜如晦,是工部尚書杜果杜大人的孫公子。”
“啊!”
鄭世安不由得吃了一驚,連忙上前行禮。
杜如晦倒也罷了,可這位孫思邈,他卻是久聞大名。
據說,這位孫先生七歲就開始讀書,能日誦千言,也就是一天能背下一千字的文章。到二十歲的時候,可以說老莊,論佛家的《金剛經》,被世人稱之為‘聖童’。
出生於京兆華源,也就是後世的陝西耀縣。北周靜帝時,隋文帝楊堅輔政,曾想要徵召孫思邈做國子博士,卻被孫思邈拒絕。此人不好仕途,頗有些淡泊名利。好清玄,喜歡煉氣養形,後來學道於太白山,專門研究長生之術,醫術高明。
所以,世人稱孫思邈的時候,就贊他有名士之風。
許多世家大族,爭相請孫思邈為座上客,其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孫思邈不是門閥出身,也沒有做官。可偏偏許多人提起他的時候,都會流露尊敬之色。
鄭世安身為安遠堂的管家,對孫思邈也要畢恭畢敬。
至於杜如晦,祖父雖然做過工部尚書,但說實話,並不能引起鄭世安太大的關注。
鄭世安不關注,卻不代表鄭言慶不關注。
孫思邈的大名,他自然也聽說過;可杜如晦的名字,對鄭言慶而言,無疑更響亮。
房謀杜斷,說的就是貞觀年間的兩位名臣。
一個是房玄齡,另一個就是杜如晦。言慶在心下倒吸一口涼氣,見鄭世安似乎有些怠慢,他忙輕輕拉了一下鄭世安的衣角,然後看了看杜如晦,又看了看鄭世安。
鄭世安明白了,鄭言慶在提醒他,不要厚此薄彼。
他的確是不怎麼注意杜如晦,但既然孫兒認為他不該如此,鄭世安也不好太過分。
與孫思邈見過禮後,他向杜如晦拱手道:“杜公子,久聞大名。”
杜如晦卻眉頭微微一蹙,冷聲道:“如晦不過一介書生,至今白身,並無功名在身,鄭管家又從何聽過我的名字?”
很明顯,杜如晦也覺察到了剛才鄭世安的輕視,心中略有不滿。
與後世房謀杜斷的杜如晦相比,此時的杜如晦,正是年少氣盛的年紀,全無後來的老辣果決。鄭世安臉色微微一變,顯得有些尷尬。他本是一句客套話,若不是看在言慶的面子上,也未必會理財杜如晦。哪知道,這杜如晦竟然如此狂傲。
鄭言慶見爺爺有些抹不開臉,連忙開口道:“我家大公子曾在書信中提起過杜先生,說先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