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2 / 4)

小說:回到明末當軍閥 作者:標點

而且非常自信,不然也不會讓馮可宗立刻就去運作了。

一般情況下,文官比讀書人強勢,可是皇帝一般支援讀書人,因此偶爾讀書人可以爆發反制文官集團。

可在君權**的制度下,皇權自始至終都是超然的,誰都制不住皇帝。

當然活人是制不住皇帝的,文官不行,書生不行,楊潮也不行,在制度下唯一能製得住皇帝的,只有死人,或者說聖人。

孔夫子。

孔孟之道下,皇帝不是最大的,孔子才是。

但一個死的孔子,是無法威脅到皇權的,因此歷代皇帝才敢放心的將孔子捧到萬世先師的高位,高高的捧起來其實是為了給皇權瞠目的。

現在要在大明朝制度內壓迫皇帝屈服的,也就是這個孔夫子了,但孔夫子不會說話,可是孔夫子曾經說過話。

死了的孔夫子無法跟皇帝說些什麼,但是無數活著的孔夫子的門人,可以藉助孔夫子的話跟皇帝說點什麼。

楊潮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在楊潮的一番運作下,以二立社的書生為核心,整個南京城的書生們行動起來了。

最開始是二立社的其他生員們,在四公子的帶領下。有的在夫子廟,有的在太學門口,十幾個幾十個一群。坐著草蓆,披頭散髮。也不哭也不鬧,就坐在席子上不斷的背誦聖賢書。

南京城幾乎籠罩在一片壯烈肅穆之中,讓看熱鬧的人群都受到感染,無不動容。

整個南京官場無不動容。

南京書生靜坐孔廟背誦聖賢之書的舉動傳到了其他地方。

其他地方的書生也頗為觸動,並且紛紛效仿。

從臨近的蘇州府、松江府,傳播到南邊的杭州府,北面的揚州府,沿著運河往北往南擴散。

一時間書生孔廟背書。竟然愈演愈烈,成為一種誰都控制不住,也不敢控制,不能控制的運動。

畢竟書生沒有鬧事,當地官府不會彈壓,也不敢彈壓。

書生孔廟背書不出一個月,就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北京城,皇帝就是裝不知道都不行了,大勢已成。

與此同時張國維、凌義渠等高官,悄悄宴請四公子。

宴上感慨莫名。對書生孔廟背書非常感動,情不自禁的向四公子表示,他們也是讀書出身。知曉大義,奈何此事事關皇親國戚,事關錦衣衛權勢,他們迫不得已。

說道動情處,凌義渠更是大義凜然的表示,他要辭官。

張國維立刻阻止他,表示辭官於事無補,若是有大義,大可冒死進諫。要求皇帝懲處田畹。

一番聲情並茂的表演,當即讓四公子感動。連連表示張國維和凌義渠兩位大人,都是公義之士。而且也將二人讚頌了一番。

這兩人也確實有些政績,不然也不可能在應天府這樣的重要地方,做府尹和巡撫了。

尤其是張國維,名聲很好,他在江南這些年,整修水利無數,而且總能親臨前線,跟工壯一起,不但為自己博得了大大的名聲,而且也積累了豐富的實幹經驗,作為十府巡撫,竟然還有餘力寫出了一部水利專著《吳中水利全書》。

其他讓人大讚的事情也幹過不少,前年崇禎十二年,,張國維時任工部右侍郎,總督河道,這年山東大旱,一石米售價八兩銀子,江南的蘇州才三兩,張國維就派人從蘇州購米運到山東平價販賣,賺取的少量利潤也拿出來設立了十幾個粥場,免費給難民施粥,文人稱讚他救活災民百萬。

因此張國維是有大名的,而且是好名聲,四公子在這樣的人面前,屁都不是,但是被此人稱讚,而且感慨他們忠義,等於是給四公子背書。

四公子自然高興,也樂得得到這樣的前輩表揚,見前輩同情他們,頓時就覺得跟張國維是同志,是知己,直嘆相交恨晚,有悲嘆他們就要慷慨就義,為天地公義捨身赴死了。

張國維立刻大罵錦衣衛,大罵皇帝身邊有小人,言辭懇切,要四公子放心,他要拼死上書,替四公子辯駁,讓皇帝分清十分,並且願意上書彈劾田畹,要求皇帝懲治田畹。

並且要動員他的同年、同窗和師生關係一起上書,凌義渠也表示副署,也要發動他的關係上書。

除了這兩位之外,在書生孔廟前背誦聖賢書的事情出來後,江南大批以正直自居的言官御史已經行動了,他們的彈劾奏章連夜就寫好送了出去。

以江南御史打頭陣,江南其他文官即可跟隨,這股彈劾田畹的風頭,與書生背書事件齊頭並進,並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