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3 / 4)

小說:回到明末當軍閥 作者:標點

相互交融。

有的地方是文官先風聞奏事,彈劾田畹,有的地方則是書生先背書,文官接著受到感染才彈劾。

兩股行動形成兩股大勢,一直往北蔓延,最終進入北京城,進入紫禁城,進入皇帝的耳中。

這時騎虎難下的就是皇帝了。

皇帝能怎麼做,一邊是病容憔悴的愛妃,一邊是天下洶洶的輿情,據說皇帝三天三夜沒有睡覺,最後大罵田畹無能,接著就下旨罷免了田畹的錦衣衛指揮使之職。

專門下旨誇張了一番書生,肯定了書生的大義行為,並表示自己是被奸人矇蔽,接著皇帝就收拾了一大波奸人,其中南京鎮撫司是重災區,南鎮撫使首當其衝,直接被罷免流放了事,五個千戶只留了兩個。

最後皇帝才派人去北京太廟等地安撫書生,並寫了一封措辭懇切的祭文向孔夫子悔罪。

既然皇帝都承認了錯誤,並且懲治了奸人,尤其是表揚了書生們一番,書生們也滿意了,於是兩股大勢,從北京開始,慢慢的和緩下來。

事態平息了!(未完待續)

第一百五十二節(外篇)崇禎

崇禎皇帝是真想做一番事業的。

他尚未上任的時候,整天就躲在自己的王府信王府中,有人說他瑟瑟發抖,那是太過分了,但是確實日子過的膽戰心驚。

因為魏忠賢如同一尊巨大的陰影籠罩在北京城上,讓當時的信王朱由檢感覺到有種朝不保夕的危機感,他生怕自己的哥哥天啟皇帝會聽信魏忠賢的讒言將他趕出北京城。

朱由檢當時是深信魏忠賢會謀朝篡位的,第一是因為他年紀小,第二是因為魏忠賢竟然都做到了九千歲,這怎麼看都是古代奸臣謀朝篡位的前奏。

而且整個朝野上下到處都是魏忠賢的閹黨。

這種恐怖的兒時記憶,讓朱由檢養成了一種謹小慎微,並且多疑的性格。

雖然他哥哥臨死的時候,將他叫到床前告誡他,魏忠賢是可用的。

可是崇禎皇帝一上臺,還是雷厲風行一般,很短時間內就將魏忠賢收拾掉了,這時候他才發現,魏忠賢的勢力似乎也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大,原本籠罩朝野的閹黨勢力頃刻間煙消雲散。

當時剛上任的崇禎還不太明白是為什麼,他本來是做好了一番腥風血雨的戰鬥準備的,這種結果確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現在的崇禎,已經做了十五年皇帝,他早就想明白了那個問題。

原來所謂的閹黨,其實就是帝黨,閹黨的權力其實是來自於皇帝的,沒有皇帝的支援,一個太監想要謀朝篡位怎麼可能呢,這世界上很多人都有可能謀朝篡位,比如大臣。比如賊寇,但惟獨沒聽過那個太監謀朝篡位過。

這種不被整個社會接受的殘疾人士,不會生出繼承者後代的閹人。他們不會得到別人真心支援,他們自己也生不出謀朝篡位的打算。

崇禎想明白了。魏忠賢的滔天權勢,其實是來自他哥哥天啟皇帝的寵信,他當了九千歲那是因為他哥哥太過寵信的緣故,而不是魏忠賢能力太強可以控制皇帝了。

而那些一直暗中告訴自己,魏忠賢有謀逆之心的文臣們,此時卻成了崇禎皇帝最頭痛的物件。

崇禎皇帝看來,文官都太貪腐了,這不是關鍵問題。關鍵問題是太無能了。

但崇禎有時候覺得,不是文官無能,而是文官無心做事,無心給他做事。

因此崇禎皇帝時常惱怒,加上多疑的性情,總覺得是在針對自己,因此他常殺人。

他在位十五年,殺掉的首輔、尚書和各級文官,比整個大明朝除了開國的朱元璋和篡位的朱棣這兩位皇帝外,加起來都要多。

可是這樣嚴厲的刑殺卻不能震懾住文官集團。他們依然我行我素,依然貪腐如故,依然不肯任事。結果就是關外滿清勢力一次一次兵臨北京城下,結果就是李自成、張獻忠流寇集團越做越大,已經和明王朝成分庭抗禮之勢。

不在相信文官的崇禎開始接近勳臣,開始接近皇親國戚,在他看來,勳臣跟大明朝休慼與共,與國同休,只要大明朝尊榮尚在,這些人就富貴榮華。是可以信任的,而皇親國戚更是得保他。甚至崇禎皇帝再次開始重用太監。

崇禎覺得不是自己不信任文臣,而是文臣太無能了。太讓他失望了。

所以他身邊的太監權勢日重,周延儒這樣的首輔要上任,往往都要賄賂太監。

所以被文官壓制了上百年的勳臣再次揚眉吐氣,在要害位置身居要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