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回到明末當軍閥 作者:標點

天都發生。

就算每天都有人想見柳如是,楊潮也不可能天天都能幫人,昨天幫到痴情的周公子,那是適逢其會,換成其他人,楊潮就是有通天的手段,也不可能讓別人想見就見這些名妓的。

南門大街到三山街這條大街,跟秦淮河兩岸不同,這裡更加的市民,經營的多是些酒樓、商鋪,以及書鋪和印刷等商鋪生意。

換句專業點的術語,秦淮河兩岸是以娛樂業為主,而這裡則是以商貿業為主。

楊潮不時走入一家店鋪,跟主人閒聊兩句,打聽一下市面行情。

進過衣帽店,靴鞋店,甚至連當鋪、銀鋪也進過。

楊潮發現,明代的商鋪,懸掛招牌的不多,比較體面的不過是掛一張布番,迎風招展,上面寫著“皮貨”、“靴鞋”、“金珠兌換”等字,甚至僅僅寫一個“茶”、“酒”之類的字,表示經營的範圍。

這些店主對招牌、品牌的意識不強。

他們做的都是長遠生意,靠的是長久的關係,做日常用品的,則是街坊生意,做皮貨等生意的,則是買的往來客商,往往都是別人找上門來。

這些生意,大都不需要靠招牌品牌來擴大知名度。

反而是那些靠名聲吃法的青樓、酒樓等就高高掛著體面的招牌,比如媚香樓。

楊潮想著,如果要做大做強,就必須把招牌立起來,擴大知名度,真正把品牌做起來。

楊潮還發現,絕大多數的商鋪,都是“前店後廠”的形式,大都是自產自銷,前面的門臉用來做鋪子,後院就是加工作坊。

這種經營顯然分工還不夠細緻。

如果能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倒是大有作為。

不過具體如何做,楊潮還沒有想到。

就這樣轉了大半天,見識了繁華的明代市井,明白了明代的商業已經繁榮到了涵蓋日常起居住行各個方面,只是經營還比較粗獷不夠專業化。

此時已經是晌午,太陽掛在正中間,得回家吃飯了。

這次回去剛好路過鐵作坊跟三坊巷和顏料坊交接的街角,楊家的鐵匠鋪子就在這個位置極好的地方,索性去鐵匠鋪跟父親一起回去,楊潮已經掙了點錢,也不忍看著父親依然像以前那樣操勞。

楊家的鐵匠鋪是祖傳的,爺爺死後,就傳給了父親。

置辦這樣一個鐵匠鋪和其中一應工具,不是那麼便宜的,少說得三五十兩銀子,楊家甚至是數代積累,才能置辦起這樣的鋪子來。

這是楊家最重要的資本。

父親正在做活,鐵匠鋪裡還有一個人等著,坐在唯一的桌子旁。

“爹,早點回去吧。”

楊潮跟那人先點點頭,然後對著父親的背影喊道。

楊勇這才回頭:“潮兒啊。”

說著父親停下手裡的活計,轉過頭來。

然後對著楊潮道:“快見過李公公!”

楊潮一愣,旁邊坐著的人,是一個五六十歲模樣,穿著一身青色長衫,帶著小帽,白面無鬚,看起來斯斯文文的中年人,沒想到竟然是一個太監。

楊潮好奇了一刻接著拱手:“見過李公公。”

楊勇卻道:“這是兵仗局的監局大人,快跪下磕頭。”

這時候那李公公才道:“免了免了。又不是在局裡。”

李公公聲音很細,卻沒有什麼嘶啞,好像壓低了聲音的樣子,到跟後世電視上的太監說話頗為相像。楊潮這才真正接受,這人真是一個太監。

楊勇拱手拜謝,接著繼續去做活,已經不用錘了,而是在打磨,打磨的是一把菜刀。

楊勇手藝精湛,最擅長打刀,砍柴的刀,殺人的刀都能打,不過最熱銷的還是菜刀。

粗磨、細磨,一道道工藝很細緻,楊勇做的很認真,看樣子已經做了很久,最後慢慢清洗了一番,用幹麻布擦洗乾淨,並用一塊白布包起來,這才將菜刀交給了李公公。

“這用來用去,還是你的打的刀好使,它剁不壞。”

李公公點著頭,接過楊勇的菜刀,也不開啟看,用尖利的嗓音連聲誇著。

楊勇點頭哈腰道:“公公喜歡就好。”

李公公點點頭:“嗯。這刀錢就不給你了,咱家替你墊了代役銀吧。”

楊勇忙道:“怎麼能讓公公破費。銀子在這裡,早就準備好了。就勞煩公公幫忙交了吧。”

楊勇早就伸手從懷中摸出了一塊碎銀子,恭恭敬敬的遞到了李公公面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