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的事情,其他就不知道了。
楊潮沒打算一一告知,這件事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楊潮道:“本來就為了揚名,宣揚出去也不是壞事。”
楊潮言外之意還有,就是影響了周延儒的仕途,也不關自己的事,自己只是幫阮大鋮,不過萬一真的影響了也不好,畢竟自己還想牽上東林黨這個勢力呢。
於是楊潮又補充道:“不過也要仔細,不要太多聲張了,我怕動靜太大,收不了場!”
楊潮擔心,萬一提前暴露了訊息,這畢竟不是什麼好事,給多事的言官提前彈劾的話,周延儒還能不能當上首輔,就不好說了。秘密至少要保持到周延儒當上首相,之前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王瀟點點頭:“知道了,我會小心的。”
楊潮又道:“王兄,我有個問題,你會捐助獻金嗎?”
王瀟沒有絲毫猶豫:“當然了,不獻金我忙活什麼。”
楊潮問道:“你打算獻多少?”
王瀟呵呵一笑,伸出一根指頭:“家父這次捨得本錢,我們王家捐募一萬兩!”
胡全、康悔不由暗中倒吸涼氣,旁邊的幾個女子更是驚的掩口瞠目,此時還沒人知道,這個會為什麼要捐獻一萬兩白銀。
胡全只知道自己在跟著楊潮做大事,胡全確信自己是在做大事,可沒想到事會這麼大,動輒一萬兩銀子的事,他聽都沒聽過,這事情不但是一個大事,而且大的超乎他的想象了。
康悔只知道自己在幫楊潮做一個會,此時也無比震驚,暗暗覺得覺得,這次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這絕不是普通的才子佳人那樣的詩會、詞會。
如果兩人知道楊潮是帶他推一個人當首輔,而且還能當成,不知道他得震驚成什麼樣。
但是兩人此時都很默契,沒有張口就問。
楊潮其實也有些震驚,王家竟然能拿出一萬兩,用一萬兩買一個關係,而且這個關係,還不一定牢靠,因為王家可不是自己知道周延儒肯定能當上首輔。
也就是說,王家不過是拿一萬兩銀子,買一個可能的機會,這可不像是商人的作風。
楊潮頓時也覺得沒有那麼簡單了。
楊潮不由也貼近王瀟耳邊耳語道:“王家是不是已經確定,周延儒真的能做首輔?”
除了這個原因,楊潮不認為王家真不把銀子當錢,能拿一萬兩買一個不牢靠的關係。除非王家跟自己一樣,能夠判斷周延儒確實能當首輔。可自己是從後世的歷史中知道的,王家憑什麼能斷定呢。
王瀟悄悄回答:“嘿嘿,我就知道瞞不過楊兄。不瞞楊兄說,不止我們王家,不少大商家都收到了些訊息。”
楊潮心中暗自驚歎,官商勾結已經到了這種程度,朝堂上任免一個首輔,相當於宰相的高官,竟然都能提前被商人知道,楊潮一時不知道該感嘆朝廷的**,還是感嘆商人的能量大了。
楊潮問道:“既然你們都知道了,那你為什麼還要攙和我的事情,你自己去跟周延儒牽上關係豈不是更好。”
王瀟笑道:“楊兄你有所不知,你太高看我們這些商賈了。我們只是透過內宮的宦官得到了一些風聲。不過現在問題的關鍵,不在周玉繩,而在張溥!”
“張溥?”
楊潮不由迷惑起來。
第三十三節大漩渦
楊潮自然知道張溥這個人,這人可是一個風雲人物。
因為張溥正是江南風頭最猛的政治團體復社的建立人和領袖。
提到明代的政治團體,就不得不提東林黨。
萬曆皇帝時期,跟文官關係很緊張,因此常常爭鬥。皇帝不信任文官,就只能信任宦官,因此萬曆朝宦官當道。
當時江南出身的文官顧憲成等人被宦官排擠罷官後,回到江南,重修了一個叫做東林的宋代古書院,在裡面講學,談論政治等,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文人士子,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
這就是東林黨的緣來,東林黨可以說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跟宦官鬥爭。
而且真是真刀真槍的爭鬥過,魏忠賢時代不少文官為此死的很慘,可以說東林在個宦官的鬥爭中,是很有骨氣的。
崇禎皇帝繼位後,打倒了大太監魏忠賢,一開始重用有君子之稱的東林黨,可是皇帝很快發現,東林黨人好鬥成性,不止跟宦官鬥,還跟其他文官鬥,甚至跟皇帝鬥,鬧得朝堂一片烏煙瘴氣。
最可氣的是,在崇禎皇帝看來,這些東林黨人光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