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2 / 4)

小說:回到明末當軍閥 作者:標點

莊、銀號和當鋪,許多都涉足製造私錢的領域,而且是主營業務。

大明初期敢鑄私錢,朱元璋、朱棣這種皇帝,那是絕對不能容忍的,直接砍頭了事。

可是私錢的利潤太豐厚了,依然禁不住,不過明初朝廷鑄的制錢質量好,分量足,私錢還不是太猖獗。

到了大明中期以後,經濟更為繁榮,需要的貨幣流通大大增加,市場上嚴重缺錢,結果鑄造私錢的買賣更大了。

大明朝試圖禁止,朝廷自己倒是想鑄造大量的制錢,可是一來銅根本不夠,而來吏治敗壞,朝廷鑄造的制錢質量竟然還比不上私錢,天啟年間,南京鑄錢局鑄造的制錢竟然出現了百姓抵制,鬧得沸沸揚揚,讓魏忠賢抓住機會狠狠打擊了一下鑄錢的東林黨官員。

之後朝廷就對鑄造私錢不管不顧了,反正朝廷沒有能力鑄錢,而市場上的錢完全不夠,弄到最後就將鑄幣權讓給了私人錢莊和銀鋪。

朝廷用徵收的銅,不要工錢的匠戶,鑄造出來的錢反而沒有私人的好,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諷刺,文官實在是太貪婪了,硬是想要從中抽利,結果朝廷靠不住他們,最後只能拱手把鑄幣權讓給了民間。

可是這些鑄私錢的,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利用鑄造私錢攪亂貨幣市場,銅錢比白銀價格波動極其厲害,時而一千二三百文換一兩銀子,時而五六百文換一兩銀子,他們則利用強大的資金優勢,從中套取貴金屬。

前一段時間糧價的瘋長,跟混亂的金融秩序不無關係。

老實說這些人爭取到鑄幣權是因為市場需求,而朝廷提供不了足夠的貨幣,如果僅僅是這樣楊潮也不願意動他們的利益,讓他們繼續鑄幣。

可是利用鑄幣權力搜刮白銀,擾亂金融市場,就不是楊潮能接受的了。

這是必須堅決打擊的,將鑄幣權收回朝廷,或者說收回大都督府,受楊潮控制。

但是這群鑄造私錢的絕對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首先他們背後可是一股龐大的勢力。

打死楊潮也不相信,當年東林文官鑄造低劣的制錢,能夠讓南京百姓上街抗爭。

大明的老百姓是那麼好鬥的?這背後肯定跟當年抵制萬曆徵收礦稅一樣,是有人指使的。

至於指使的人是誰,楊潮都心知肚明,凡是敢鑄造私錢的,都是有實力,且根深蒂固的勢力,在大明朝這種勢力只有兩種,一種是傳家百年的大豪族,一種則是與國同休的勳貴,一般商人是做不了這種生意的。

所以楊潮又不得不打擊一下豪族和勳貴了。

至於勳貴倒是不足為慮,朝廷成了這個樣子,依靠朝廷取得權力的他們,跟一般豪族也沒有多大分別,因此打擊的其實就是豪族集團。

或者說打擊也不對,楊潮只是要收回鑄幣權,反正法理上他們從來不曾擁有這種權力,只是朝廷對他們的行為不聞不問罷了。

於是糧價穩定後,楊潮覺得時機到了,立刻就釋出政令,嚴禁鑄造私錢,違令者法辦。

大明朝的法律可是沒有改變,朱元璋時候怎麼對待鑄私錢的,現在還是那些條紋,只是沒人執行罷了,現在楊潮搬出來,讓官府嚴格執行,有理有據,不怕豪族們不就範。

至於豪族的反彈,武力上暫時不用怕,剛剛打擊了他們一次,相信這些豪族還不敢站出來在讓楊潮削他們,他們最有力的武器也不是那群家丁,而是手裡的財權。

私錢之所以大規模流行,說到底是大明朝失去了鑄錢的能力,天啟之後,也就是崇禎皇帝在臨清設立鑄錢局,目的也不過是鑄錢套取錢息,籌集軍費罷了。

現在楊潮禁止那些錢莊當鋪鑄造私錢,但是朱元璋用剝皮充草都無法禁絕,驗鈔不相信自己能夠禁止,所以才跟荷蘭人商定,禁絕錫貿易,打算讓錢莊得不到南洋便宜的錫,那樣就算他們想鑄錢,也得衡量一下成本問題,弄不好鑄的錢還抵不上成本,自然也就禁絕了。

等他們慢慢收集到足夠的錫打算再次鑄造的時候,楊潮已經將銅錢從大明貨幣體系中除名了。

這才是楊潮最終的打算,用紙幣對抗銅錢,一舉將銅錢踢出大明貨幣體系。

讓大明貨幣體系進一步提升到銀本位階段,就這樣還落後西方一個時代呢。

要知道西方可是金銀複本位制度,金銀的穩定程度顯然比銅強多了,用銀子作為貨幣,顯然比用制錢更為堅定。

禁令下達之後,楊潮就派出許多軍中的探子,時刻回報各地市場情況。

楊潮本以為錢莊們會不顧一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