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3 / 4)

小說:回到明末當軍閥 作者:標點

馬楊潮到不擔心養不起,而是擔心會病死了。

除了開荒,種草和養馬的事情外,就是碼頭的事情了。

前年楊潮就將碼頭清了出來,不過卻也只是過去的水營碼頭,用巨木固定泥沙,掏空出一些水道停放船舶,停靠戰船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停靠民船就不夠便利了。

所以跟史可法商定要做海貿之後,楊潮就開始重建碼頭,依然包給白匠頭,讓他將木頭碼頭重修成磚石碼頭,而且不用水營碼頭南邊不遠的龍江關碼頭樣本,而是楊潮親自給白匠頭設計的碼頭。

楊潮是學建築的,畫點碼頭圖紙還是易如反掌,而且都不用詳細畫出來,只需要給個簡圖,白匠頭這樣的專家就能完善出來了,倒是真畫出詳細的三檢視,白匠頭還要擔心看不看得懂呢。

楊潮設計的新碼頭,將從秦淮河水營一帶一直延伸到長江邊,長期規劃綿長五百丈,擁有一百個泊位,其中十座是可以停泊三千噸鉅艦的,三十座可以停泊千噸大船,其餘也都是相當可觀的碼頭,停靠楊潮的三桅大船沒有任何問題。

對此白匠頭又是苦心勸了楊潮一番,他說的挺有道理,南京附近沒有那麼大的船,不需要建那麼大的碼頭,但是楊潮的計劃中,海貿一開,很多船都是要從新江口直接出航進入大海的,他不介意在合適的時候,讓鄭家的船隊直接停靠到新江口來,但是那要等朝廷對鄭家放心的時候。

另外楊潮還打算自己建造超級大船,楊潮不可能一直依賴鄭家,遲早楊潮是要直接通海貿易的,既然有條件,自然要給自己未來的船隊打造好基地了。

所以白匠頭除了默默腹誹楊潮敗家子之外,也只能繼續幫忙承攬下碼頭工程了。

其實楊潮的資金壓力也很大,碼頭一開,最近就有些入不敷出了。

開荒對楊潮來說還不算什麼,航運的利潤就足以支撐了,但是打算開海貿後,花銷突然就大了起來。

港口自不用說,造船也不得不花錢,雖然木材是史可法提供的,建造也派發給了龍江船廠勞役,但是楊潮還真不敢放心,如果是史可法到真的可以不用花一分錢從船廠拿出船來,但是這些船是楊潮的,楊潮就不敢挑戰船廠的潛規則了,不說別的,就是那些船工粗製濫造就足夠楊潮喝一壺了。

跟船廠的姚匠頭商議過後,楊潮答應每艘三桅大船給船廠三百兩銀子的常例,姚匠頭答應幫楊潮精心打造。

而史可法調撥的大料,經過姚匠頭計算,足夠建造五十艘三桅趕繒船了,經過私下商議,船廠也答應不黑了史可法的材料,都幫楊潮打造成戰船,但楊潮要一次性給姚匠頭一萬兩銀子,楊潮也答應了,本來他只能得到三十艘,額外的二十艘一萬兩銀子,平均每艘才五百兩,也相當便宜了。

因此楊潮需要給船廠兩萬兩銀子,營房還在重修,過去的左司大營自然完善,可是新的兵營雖然也經過整修,可是設施不夠完善,比如就沒有左司營房裡的浴室,因此需要添置。

而且一個千總營也不可能滿足楊潮將來的擴軍,因此至少還得重修前部或者後部千總營,以這兩個營房的廢棄狀態,修復跟重建也差不了多少,這又是至少上萬兩銀子的工程。

但是真正耗錢的,還是港口碼頭,長達五百丈,兩裡多長的港口,就是放在後世,也是不小的港口了,全部完工沒有幾十萬,上百萬兩銀子是不可能修成的,一般只能依靠國家力量,而楊潮要一己之力修建,確實壓力很大。

哪怕從淮安搶回來的銀子還有十多萬,金釵樓裡還能分到十萬兩分紅,航運今年還能賺到五六萬兩銀子,但相比碼頭造價依然是杯水車薪,好在碼頭工程款不是一次撥付,而是分工程量逐步支付,但是也足夠讓楊潮緊張未來很多年了,在養兵之餘大概不會有剩餘。

幸好人工足夠便宜,碼頭攻城吸引了大量無業百姓前來,只是他們拖家帶口在碼頭上搭建窩棚,一家子都在碼頭上生活,還真是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七節惹麻煩了

今年六月,左良玉逃到了九江,九江知府想讓左良玉分給他三百個士兵,被左良玉嚴詞拒絕了,結果知府跟左良玉就有了隔閡,知府始終拒絕左良玉入城,結果左良玉一氣之下在四周搜掠一空。

於是九江出現了大量難民,九江沿江,許多人就浮江而下,一部分人就到了南京逃難。

另外不止於此,除了九江,跟上游的湖廣武昌襄陽等地,被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佔領,也造成了大量的難民,這幾個月來,湧到南京的難民數量怕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