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麼對不起他,僅憑楊潮能收幾千萬兩銀子的賦稅,卻一丁點都不上交給他,也足夠他恨了。
“李愛卿,朕亦欲發兵,奈何兵從何來?”
朱慈煥嘆息道,他手裡只有一萬來人的御林軍,還都是湊份子的,哪裡能打仗啊。
名義上歸順他的王得仁和金聲桓這是比楊潮更軍閥的軍閥,一個佔廣東,一個佔福建,兩人在領地刮地三尺,那才是真的民不聊生,已經造成大量的百姓往江南逃跑了。
李如月一聽皇帝終於鬆動,表露出肯發兵的意圖,不由大喜。
“微臣有一儀,昌國公金聲桓,廣昌候忠心耿耿,只要陛下下旨令二人北伐,臣願為督師,昌國公北上浙江,廣昌候進兵江西,楊賊窮兵黷武發兵河南,江南必定空虛,臣擔保可一鼓作氣收復江南。”
李如月鼓動道。
小皇帝心裡也不由激動起來,李如月分析的很到位啊,楊潮派兵去跟滿清作戰,豈不是一個大好機會。
但是小皇帝可不知道,李如月這種文人,是不會做事先調查的,一切全憑猜測,猜對了或許有用,但是對用兵作戰這種軍事行動,確實太不靠譜了。
“好,朕就準了李卿所奏。封李卿為文忠伯,督師閩廣大軍,即刻北伐!”
李如月大喜,又叩頭在地,卻拒絕道:“臣公忠體國,非圖高官厚祿,但求報效朝廷,不敢有非分只想,臣請陛下收回文忠伯之賞!”
朱慈煥當即激動的站了起來,指著朝中大臣說道:“這,這才是重臣,我大明的忠臣。奈何天不佑我大明,如此忠臣卻不得善用。”
其他大臣此時趕緊順著皇帝的話說道:“吾皇生命,自有賢臣輔佐,臣為陛下賀!”
李如月第二題就出發,拿著皇帝的聖旨,以及在肇慶搜刮得到了金銀一千兩奔赴南雄,哪裡是王得仁的軍營。
歸德府。
清軍駐守歸德府的兵力,一直保持在三萬左右,這裡僅比北直隸的清軍少,因為這裡也面對著楊潮的威脅,不得不派兵佈防。
只是歸德府的清軍顯然比不上北直隸,這裡只有一千八旗騎兵,餘下全都是本地綠營兵,但是也都是精銳,是從投降的數十萬明軍、土賊和大順軍餘部中篩選出來的,領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