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1 / 4)

竭盡了全力把群眾轉移到安全地點,使和平居民免遭法西斯德寇蹂躪。

從高加索山脈山前地帶往後疏散居民特別困難。眾多的人群、機器裝置和大量牲畜都得翻過重重高山,才能轉移到喬治亞和斯萬涅特。這個時候進行這種疏散工作很麻煩,可是斯大林的嚴令之下每個人都不得不進行下去。他們不想再像是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那樣,被白起的民族解放運動搞得跟蘇聯離心離德。這要是他們親德的偽政權一旦站穩了腳跟,脫離蘇聯獨立是遲早的時期。這個先和可不能開的,況且是這些一直在跟蘇維埃政府鬧彆扭的山民們。即使不能保護他們的家園被德軍佔領,也要堅壁清野,把能帶的人帶走,能燒的柴禾,木頭等雜物一掃光!堅決不給德國鬼子留下任何可用的東西。

這個時期,蘇軍之中的軍事登山隊員起了很大作用。他們沒在跟芬蘭人爭奪黑海西岸附近那兩個山口的戰鬥中有良好表現,在救助老百姓的時候表現的卻很好。僅舉一例,運動健將西道林科和奧德諾布圖多夫領導的一個登山小組奉命護送迪爾內阿烏茲鉬聯合企業的職工和家屬後撤。這夥成群結隊的人們(其中有許多小孩和婦女)於8月上旬向別喬山口——高加索山主脈的一個海拔3,375米高的冰雪山口進發。

後來迪爾內阿烏茲鉬聯合企業的一位女工雷新珂回憶這段旅程時寫道:“我們啟程的時候,發給我們每人一根登山手杖。我用床單把小兒子包好抱在懷裡,拉著大兒子就出發了……我們一路上走的盡是羊腸小道,前面有登山隊給帶路。多虧了他們,我們才走過無數處一眼看不到底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深淵。越走越吃力。到處都是冰凌和裂縫。我剛剛跨過來,再把孩子拉過來——冰就裂啦……後來,大家抓著繩子往上爬,爬300米才能到山頂。我把一個孩子用床單裹好背在身後,一隻手抱著另一個孩子,而我自己則抓住繩子往上攀登。山頂上的戰士們立即就把我們娘幾個拉了上來”。

看來危險不僅僅是伴隨在蘇軍士兵的身邊,他們的老百姓也要承受。在他們背井離鄉不得不遠走避禍的時候,這個小小的經歷只不過是當時那種悽慘情景的一個插曲而已。

到了這個時候斯大林也不得不相信德國人是要在北高加索大打一場了,他開始遂行早就制定好的“深挖洞,廣積糧”的政策,力圖在高加索地區跟德軍來一次大範圍,長時間的持久戰!他深信,後勤補給路線越拉越長的德軍一定會呈現疲態。但那時斯大林繼承的來自前輩的戰略戰術就一定能夠發揮威力。

本著持久戰的原則,總參謀部在訓令中命令在波提、第比利斯、阿利亞提普里斯坦等地建立分配站。國防人民委員部的中央分配站和供應基地設在巴庫。訓令中還命令北高加索方面軍和外高加索方面軍後勤部長,除在各分配站附近開設方面軍倉庫外,立即在蘇呼米、阿德列爾、索契、土阿樸謝、諾沃羅西斯克、奧爾忠尼啟則、庫塔伊西和捷爾賓特等地組織供應基地。應就地籌備最低限度的彈藥儲備,10個基數的油料和16日的糧食儲備;在中間供給基地內建立15天的儲備,在方面軍的阿利亞提普里斯坦、第比利斯、波提、次哈卡亞、馬哈奇卡拉倉庫內建立1個月的儲備。倉庫應設在遠離港口和車站的廕庇地點,而且還應力求分散。此外,在巴庫地區的中央基地和國防人民委員部的倉庫內,應為兩個方面軍儲備六個月的糧食,兩個月的醫療衛生和獸醫器材。

為了保障各山口的防禦,命令各集團軍儲備不得少於三個月的糧。要求各集團軍、軍、師設定畜圈以收集當地層民撤退時扔下的牲畜。各集團軍和師的倉庫配置應做到分散、偽裝。後勤部隊和機關應避開道路,配置在本兵團的後方地域內。但是上述這些措施並未能圓滿地如期落實。因而,後來在物資保障方面出現了很多嚴重的情況。

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首先是因為各方面軍、集團軍和師的後勤機關和部隊配置得太散了。對它們的指揮很鬆弛。沒有充分地發揮方面軍備部隊兵團的汽車和馬車轉運物資的作用。

相對還算湊合的糧食供應,彈藥的供應十分緊張。軍隊的補給全靠國家從後方把物資技術保障器材送來。大部分物資一運到外高加索方面軍不等卸下就立即發往各集團軍倉庫。由於運來的物資將將夠抵補日常的消耗,所以儲備工作進展很慢,一直到德軍開始大規模進攻前夕也末達到規定的標淮。油料供應情況稍微好一些,因為方面軍可以直接從巴庫和格羅茲尼油田獲得油料。

至於這些寶貴的石油製品,那可是白起一直垂涎三尺的!不光是他,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