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順口溜、民謠的更好用。
又如實驗新戰法,由於客軍新到,加上擴充後新人太多,許多將士尚不熟悉地形,又缺乏必要的偵察手段,拉練出去相互襲佔,結果居然發生整團整隊在山裡迷路的烏龍,
鼓搗什麼脆弱的散兵陣,好好的擁有加集中的防禦與進攻效果的密集陣形不用。結果自然可想而之了。最後還被那為大人歸結為,缺乏大估摸殺傷型武器的現實條件紜紜。
諸如此類許多,卻是讓人又要讚歎,又要搖頭的新事物。
因此也在不斷嘗試改進中,但總算磕磕拌碰著堅持了一些下來,也確有了點成效。
按照這位樑上官的說法,菜鳥就是菜鳥,並不因為訓練過人而有所改變,只要沒經歷過戰場,再怎麼訓練過人,也只是訓練有素的菜鳥。但嚴酷的訓練,至少可以讓他們面對死亡成長的更快一些,活下來的機會多一些。
況且那為大人還發動大家建言參錄,也說了,要是將來能夠成作著書,將來有所補益的人都可以在其中面連署上自己大名的。據說高左將的《西行隨記》已經錄在其中了。還派了人去地方尋訪那些曾經的宿、老軍將,說是收集有關的回憶錄紜紜……
見著他們的各色表情,我很有些好笑,也很有些得意的,終是被我紙上談兵的手段給唬住了。
他們卻不知道的,其中盡是集後世人兵家精要上乘之大成的,多是我偶爾想起來,,怕過後忘記了,使人記錄,卻累積了一大堆,這要感謝我隔壁宿舍的那幾位軍文愛好的同仁。
主要是大學那會,為了賺點補貼看書,不但在許多網上軍文區裡客串斑竹,還和一個師兄兼舍友,輪流在鐵學的一個論壇幫人做低階管理員,專審帖子,各種軍文歷史的帖子,那裡是有名的“口水於唾沫齊飛,小白於憤青共一堂”的所在,有理無理,匪夷所思什麼的想法也見了不少,在專門品評古今中外軍事著作大作和戰例分析判研的兩個熱門辯論分割槽裡,能夠歸憶起來也有好些東西。
然後我參照記憶中,那些軍文雜誌軍事論壇上看過的,什麼海軍陸戰、特種作戰指導手冊概要,揀些記憶出來,羅列了的一堆訓練大綱,把他們嚇了一條。據說是,酷嚴而精於理統,深妙而詳於善盡。前所未有又前所未聞的不世之做,也就事後世稱為“梁氏軍論綱要”的前身之一。
忙完了這些事,也有些乏了,正想宣佈散會,回去好好溫存一番。明個兒就是十日一論,旬修了。
“屬下尚有一事”卻有不識相的,
說話卻是河池縣才加入的卓弈,一身新進的校尉繡紋袍,不復當初那股兵痞氣,倒也有些清俊的味道。“難道你營中有什麼狀況”
“老大……恩……稟告軍上,營中尚好……,只是……只是眼下,軍中關中的子弟日多,軍中未免又有些浮躁的心思情形,老說請戰還鄉……有些不利彈壓的情形”,
有他帶了個頭,頓時多有附和的。
我看了他們一眼,頓時把聲音壓了下去。
軍中這點浮躁你們還會解決不了,跑來問我。只是經過這些日子的休整補充,看似手下人多馬壯的,多少有些信心滿漲,再加上游擊軍的戰果傳來,多少有些不大服氣的,不但士卒浮躁,怕是他們自己也有些想法了罷,籍以表情罷了。
我無奈的搖搖頭,這群好戰分子,早說不得輕率冒進了,怎麼就一點不想讓我消停的。當然不能告訴他們我,很滿意現在的狀況,不怎麼想建立功業消極混日子的念頭。
這一群小樣的新入不久的,還不大曉得厲害,我就不信,拿點東西出來鎮不住你。
整了整思路做嚴肅的,點了點他過來面前,問道:
“知道什麼叫為將五德嗎,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恩,你當然是不知道,因為這是後世的東西,我還沒告訴過你呢。
“屬下正當受教”
且不理會他一副被我震住的表情,又道
“眼下我軍雖有些起色,但新從者眾雜,聊訓不過數月,怎當大任”
“士體不精,匆使上陣,無益送死,這不是對將士負責的態度”
“那些將士都有父母妻兒老小,將身價性命交付我等,就當慎嚴之,能夠儘量創造條件,就儘量讓其多一些戰場存活的機會,不要覺得終日操練無他而悶氣,後方操練的再苦再累,也總比本事不精被人殺死在陣上好罷”
“拿將士的血成就自己的功業,並不為過,但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是捨生取義了,而是粗莽愚蠢了,怎得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