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更別說需材料更多,工藝更復雜的弩了。一具可以賣到3錢。
而且按照現有官造的技術水平和生產進度,在往常年景,也不過能滿足蜀地八州六鎮的正常損耗,現在全力加倍了開工,要想配齊,起碼要排到明年下半年去了。
軍隊本是個吞錢厲害的行當,人要吃糧馬要食草,平日就待著不動,也要耗費錢糧的,更別說我,三天一拉動五天一突擊的行軍操練。如果是一隻裝具齊全的騎兵,那消耗更厲害了。成都府之歲,維持眼下的局面是勉強足夠了,但是一些額外的編制,還有裝備器械的損耗,就得自己想辦法,還有些東西,受到生產力的限制,不是有錢就可以馬上辦的到的。
既然做了就做大,起碼要大到收支平衡,有利可圖的程度,所以我不得不想些辦法,提供一些先進技術的意向。那位毛太祖不說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紜紜。
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題中
俺自然不是什麼冶金化學的雙博士,或者部門專家,只是個學歷史幹考古的,數理化水準大多數只限於九年義務普及和自4教育的水平,不過好在大學時看了眾多網路架空小說諸如XX再起、XX春秋傳。無敵之流的可以借鑑。
又做過斑竹的,對於相關話題沒有少討論,道是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在這裡還得感謝中華楊、酒徒、阿越之流起點大嬸,看過那麼多的架空的小說,號稱回到古代的專家前輩們的理論體系和思想架構建設,進行探討實踐開山鋪路專美於前,假想起古代工業發展規程來。有的內容已經寫的比產品說明書還詳細了。不由人不印象深刻的。
雖然大部分都是無稽之談,但是也不乏一些有見地的。我只是揀了看起來比較合理一些的,照搬來試著用,也就不是太困難的事情了。
當然,做這些東西動機也不是,建立發展資本主義,改變社會結構什麼無聊的崇高信念,無他,只是為了在這個時代,讓自己更舒適一些。
雖然沿循著無數架空小說前輩已經走爛的道路,搞什麼鋼鐵水泥,著實無趣的很,但是總沒有人和錢財過不去的,牢騷發歸發,事情也做歸做。
諸如搞一些石墨粘合的容器,作鍊鐵,用土窯子練焦炭等,都是鄉下農村裡作坊已經普及的事物。
這個時代的武器,是真正的手工製品,在簡易的工房裡以人力為主,憑藉著時代相成的技藝,一點點敲打鍛造出來,即所謂的百練成兵,最後還是會有相當高比例殘次品,其生產成本和週期可想而知了。
比如那老遠就可以感受到鐵水滾滾的蒸騰熱力,各色高矮爐子。那是我實驗過了歷代的灌鋼法、蘇鋼法等,最後,從最好上馬的開始先湊合著用,只要有足夠的原料,許多個灶口一起治煉起來,也能日出好幾千斤上萬的。
另還有小高爐還在實驗中,那全民大練鋼鐵時代留下來的東西,毛病和問題還很多。至於其他淬火、鍛制什麼的工藝只知道點方法,具體資料和規程,我就沒有辦法,只能讓他們一次次的實驗,自己一點點的琢磨掌握了。畢竟原理是一回事,做起來是另一回事。在科學上,差之毫釐,往往謬之千里。
我也不敢說這個是自己發明的,只假託這是西域大食國密傳的大馬士革鋼的工藝。
雖然大多是新開工的,但才短短几個月就有這般成就,也算了得了。成都府附近的縣下就有煤、鐵的礦藏,不過一直開採量不高罷了。直到採用了淘選新法之後,也暫時夠使用的……
後來來投的流民漸多,因為工廠逐步飽和,剩下沒事做的勞力,也分籍造冊,在安撫置制司的組織下,開山修路,對周遍各州縣的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修繕拓寬。
這才發現我考古專業的好處了,當年也參加過學校參與三峽等地搶救性發掘的借調活動。我那選修課的古代地理中礦藏分佈,居然還能記得一些。
勘探隊已經有了結果,現代攀枝花所在,位於姚州和攜州交境會川縣一個汗夷雜居的小鎮附近,已經發現可以露天開採的鐵礦脈,唐代因為技術水平的限制,缺乏深井採礦能力,只能進行一些斜井和淺層開採,所以大規模的露天礦脈的發現,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周邊分佈還有煤、鐵、銅等散礦。
唯一的後果,就是造成相當時間,各周縣風水先生的短缺,因為都被官府徵調走了。相對熟悉古代的地理觀測的,就這些人了。堪輿之術的結果,就十三府十縣及其附近的風水先生為之一空,雖然不乏混世之徒,但總還勉強合用。至於這些人湊在一起,還真鼓搗出一些東西,諸如將所學發揚光大,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