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麻煩。更何況這次是一大批人同時敘功考課,其中既有安西軍民官吏,也有五府三衛背身子弟,也有十六衛,乃至河西客軍、藩軍的將士,在朝中也是牽涉諸多。
朝廷好容易得太平了幾年,又風調雨順國庫有些底子,絕計不會那麼輕易投到所謂的邊疆去,在具體賞賜財貨和官職標準這一點上,列位宰相們死死咬住了這點,連第五岐和李泌也不例外,而另外幾位樞密則是不可置否,於是我倒是成了獨力難支的一位。
當然,真正的大頭,其實並不在於我在內朝會上,拍桌子瞪眼子,給他們爭取來的多少數量的封賞,而是在於終於獲得皇帝小白及宰相們勉強透過一個備選方案的許可。
“以其地,賞其功”和“準就地置代官,世代屯守其地。”
也就是用開疆所獲得田土,來酬賞普通將士之功,其地所出十年不稅,為永業田。
所謂代官,即代朝廷管領地域之官,最小為屯鄉之置,最大為城主之屬,不在正班內,同流外九品,也不用考課,只要都護府及行營,在新拓就地就地續任,兼領轄內營田財賦丁役諸司職,只要不犯大過,可以作為世業之職,傳給子孫。
有世襲的土地作為羈縻的話,屯守邊疆的事情,會變得容易許多。
很快城中就會傳遍了,一下子新多出數百個從九品到正四品的職官空缺,足夠成為一件轟動性的事情,雖然其中大多數都在數千裡上萬裡之外邊遠之域。
從宮中回來,卻看見薛景仙送過來一封密信
“這是安西轉遞回來的鷂子書,從交河城放出,折轉瓜州、涼州、雲陽糧院所三次,大致前後用了七天……”
“只有四個字,魚腸進畢……”
這只是早年在劍南就開始前期準備和佈局的,名為“漢道昌”的龐大計劃推行過程中,衍生出來新的一環而已,所謂“魚腸”專案,單表的是一系列戰略情報,指向性的誤導,為了確保其可信度,其中大部分常規情況都是接近正式向的,只有一些影響最終判斷的關鍵性的節點上,被人為的製造出偏差。
隨著名為“胡無人”的針對吐蕃、回紇以及內藩党項、契丹等民族的前期計劃,逐漸達到大部分目的,龍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