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淪喪的大潮中,毅然假冒上令,殺掉一心決議投降的上司和同僚,舉起義旗做那些看起來彷如螳臂當車的行徑,卻最後居然給他成功了。
對皇帝來說,他這樣亂世危難中脫穎而出的忠義孤臣,是最喜歡不過的,但多皇帝和臣子和地方氏族豪門,這樣一個與他們沒有多少關係,卻表現的太過搶眼,反襯出別人無能且不作為的人物,不但礙眼,而且十足的討人嫌。
因此被人聯手惡意坑死也是毫無商量的,在眾多藩鎮軍城都紛紛避開叛軍南下鋒芒,放敵來攻的前提下,他卻做了那個力挽狂瀾的最後一道防線,並在信念和執著下不惜為之殞命。
我及時挽救了他,不但挽救了他在歷史上充滿爭議的食人之名,也挽救了一大批可能在歷史上大放異彩的人,無論是一雙弓槍義膽無雙的南八,還是富有勇略的雷萬春,無論是長於安民理事的許遠,或是精熟政略姚誾,在後來的戰局發展中,都扮演了各自重要的角色。
因此,當他熬過這個生死的考驗後,人生和前途也變得豁然開朗,治政和統軍的手腕也變得日臻圓滿。
據說他在河南任事期間,當地的豪強大族被他拿捏的毫無脾氣,聽聞他要就任河北,許多河北豪強氏族,或譁然大驚,或如喪考妣,甚至舉家外遷,以避之鋒芒,亦有之。
不過著或許是皇帝任用他得用心所在,他本身不是什麼得力的豪門出身,與朝中的派閥也關係不深,反而有積年的嫌隙和舊怨。
自乾元朝以來,河北諸軍中屢有參與逼宮犯上的前科,因此泰興天子好容易大清洗了其中地方世家的影響,又以整編裁汰不遺餘力的削弱之,現在讓守城專家出任河北都督,也有繼續打壓加噁心人的意味。
作為相應連帶的人事動作,在守城專家續任河北都督之後,作為其頭號得力干將的雷萬春,也轉任淮西節度副使,再加上以河北轉運使兼領汴州刺史的許遠,都畿道按察使姚誾,他得左右部屬中,已經出了三位封疆之臣,其他外任地方的舊部比比皆是。
就算他沒能進入中樞任職,也足以在朝野格局構成一隻舉足輕重的力量。不過對我來說,既是救得他危亡的恩主,也是知遇提攜,有這份底子和交情在,只要我不明目張膽的公開造反,他就始終是我天然的盟友。
未來足以取代顏真卿逐漸消退的影響,繼續扮演我潛在政治同盟和呼應的角色,我在河北河南的水利,郵驛、輸送等諸多專案,也要仰仗他協力……
再次成為安西乃至長安百姓傳奇故事主角的葉永興,正領兵行走大路上,周圍曾經繁花富庶的區域,現在是一片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的繁忙緊張的景象,
他沒能回到北天竺經略使,而是直接被優先挪用到了呼羅珊前線。然後帶著一隻新編補充營的趕往薩末建的中途,再次在拔那汗境內接到新的調令,迅速南下前往前往小史國,穿過鐵門關,前往西吐火羅。
已經被勢如破竹的戰爭和流水一般回饋的戰爭獲利,所鼓舞起來人們爭相購買增發的軍債,到處是他們關於嚴懲膽敢挑釁大唐權威的吐火羅叛藩暴胡的呼聲和輿情,無論是大月氏種還是懨噠人,哪怕他們還只是名義上的臣服。
那怕是那些新加入大唐版圖和管轄的突騎施、慄特等諸種歸化人,也沒有例外,經過了唐人的現身說法,他們也對大唐對外擴張中所獲得的分紅,充滿了期待,但相對安西背景的國內商人,他們並沒有太大的優勢。現在似乎那些懨噠人的煩亂,反而給了他們一些體現自己價值和提升地位序列的機會……
所以葉永興的補充營,從輪臺出發時,還只是個僅有少量北庭老兵和軍士的架子貨,等除了碎葉,已經被各族歸化出身的安西健兒增補過半,而且是弓馬自備齊全。:
第六百五十四章 復起
第六百五十四章復起
呼羅珊首府,木鹿城,自從敵人已經出現在了城外,阿哈爾河對岸的被點燃和城市和村莊的塵煙,在天晴好的日子已經清晰可見,騎著高頭大馬的呼羅珊騎士,和騎著矮小精悍草原馬的東方遊牧騎兵,不時沿著河岸爆發的遭遇戰,讓附近的眾多城市一日數驚。
這些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甚至在河東岸的堤壩上紮營下來,四出搜掠和抓捕沒有逃過河的殘餘居民,耀武揚威的綁成一串串送進營地裡,用高懸的牛皮黑旗,無聲嘲諷著蜷縮西岸眾多衛星城和堡壘中的守軍。
為此呼羅珊的騎兵們,渡過河發動了一連串反擊,點燃了十五個倉促簡陋營寨,砍下三千多顆頭顱,但是他們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