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涼州與甘州交界,寬廣無垠的張掖大草原上,我再次停了下來。
遠離了城邑人居地的煙火氣息,天空格外的澄淨清明,綠野如織的大地上,清風拂來花濤如海,遙遠的天邊是終年冰雪不化的祁連山脈,形同一條細細的白線,將天與地隔斷開來。
一陣陣原野清風,將生如夏花的清香和草味瀰漫在空氣中,讓人呼吸起來格外愜意。在暖風熏熏,芳草恓恓中,我懶洋洋的躺在如毯的草面上假憩。
旁邊是小丫頭和哥舒小姐妹在歡快打滾的不亦樂乎,小白狼也被放了出來,在空曠的草野上,象興奮的獵狗一樣的撒歡嬉戲個不停,不時叼回一些諸如老鼠、蛤蟆什麼奇奇怪掛的東西,突如其然的丟在女孩兒們的腳下。惹得一陣叫罵聲。
我的頭直接枕在一身男裝的林素昔大tuǐ上,窺視著寬鬆下襬lù出出來玲瓏曲線,聽她給我念sī信,
阿蠻來的家書中,說的都是幾個孩子的瑣事兒,比如萌萌格外都能吃能睡,需要給她找新的rǔ娘;思雅離開瑤娘之後,很有些不適應,夜裡老是哭醒;
初晴來書說,我走後沒多久,小蘋果她姐姐就和永王家的前郡主,住到了一起,偶爾大白天也不見人出來。
哥舒大姐為我生的第二個女兒取名為瀟瀟,小名叫筱娘;而阿蠻為我生的嫡子,則被取名為蓬萊,小名也叫爽兒,寄意超然無憂如仙;蕭雪姿為我生的第四個孩子也是女兒,取名颯莎,小名叫穎娘,
這樣看來梁氏雖然有了好幾個血嗣,卻仍舊是男丁單薄的情景,因為這次回鄉探親之行,也有路上繼續加班加點,製造後代的需求。
想到這裡,忽然聽到駕馬聲聲,只見山川如畫,草踏芳菲中,一個窈窕有致的身影騎著馬忽遠而至,矯捷的從馬背上一躍而起,猛然將我重新撲倒在地,口鼻之中具是女人熟悉的體息。
義大利半島,羅馬城。
羅蘭一行從覲見聖座,所得到震撼和驚喜中,恢復過來,透過合適的代理人,付出一些價值不菲的貢禮後,他成功的在聖光大廳見到了當代的聖座之主。
作為當代碩果僅存的帕拉丁,聖座司提凡三世,也對這位年輕的前聖名騎士,也充滿了熱情和期待,而讓整個覲見和賜福的過程,充斥虔誠而幸福的意味,他甚至勞動御體親自為羅蘭彌撒賜名,加上的“杜朗達爾”的字尾,意為神聖荊棘。
他還得到組建使用聖名頭銜的武裝,保護教會和信徒的許可。雖然只是空泛的頭銜,缺少任何實質內容,但他覺得自己心中的道路,又明確了一些。
卻看見羅馬外城已經是衣服忙碌喧囂的慶典氣氛,人們都穿上了顏sè鮮豔的服裝,一些富人甚至穿戴其長袍桂冠等,具有古羅馬的風格的飾物,由僕人和shì女提著薰香,坐著軟轎子慢慢的沿著河岸遊覽。
用木頭和廢料,重新修補過的城牆上,也掛上了彩sè的旗幡,
自從教廷重新迴歸羅馬皇帝的羊圈中之後,一些因為宗教或是經濟原因,被廢止的節日和風俗,隨著日漸繁榮起來的市面和朝聖活動,也開始在這片土地上覆興。
在古羅馬王政時期,四世紀初,節慶日超過175天,共和時期有固定日期的節日也有120天之多,古羅馬人幾乎是三天兩頭過節。
有阿bō羅節,每年7月,長達8天。創始於前204年有所謂大神母節。在帝國時期,節日娛樂活動幾乎成了平民日常的活動。如運動會由最初的8天變為16天。宗教xìng節日也不少,3月15日是歲序女神安娜。珀壬娜節。6月13日是封齋節前禮拜日,有一連3天的慶祝活動。
還有名目繁多的節日:牧神節、基利努斯神節、農神界、俄普斯女神節、聖像節等。最精彩的是12月26日~29日的小丑節,這期間,人不分高低貴賤,神父會被選為小丑,莊嚴的彌撒也會變為鬧劇,純粹屬於平民的一種發洩式狂歡。
但自從進入帝國崩潰後的黑暗中世紀,這些節日大都消亡,只存在歷史記載中,只有少數被流傳下來。
比如今天這個,慶祝公元前753年母狼雙子為羅馬城奠基的建城日,市政管理部門舉辦了諸多的慶典專案,因此街頭路口總能遇上,吃飽了就在不停吹拉彈唱的行遊詩人和器樂藝人,讓各種歡快的聲調和口音,充斥在街道上。
各種布篷、草頂、木架、乃至磚石廊柱下的酒館和飲食鋪子裡,總是不缺乏湧動的人頭和暢飲的聲響。
得到確切的訊息的羅蘭,也才有心思,重新審視這座昔日的輝